记者韩勋
有好几次,在菜场买了菜,找钱的当口,女摊主很难为情地找出一枚、几枚硬币,小心翼翼地放在你的手心里,嘴里还要为硬币道个歉:对不起,实在没零钱。为钱道歉,哪门子的道理,难道纸币硬币有高低贵贱之分?
还真有。 又有好几次,在菜场见到年轻的、年老的妇女拒绝找回的硬币,理由两个,一是拿了怕丢,二是夏天着裙装没口袋,没地儿装。此刻的硬币颜面尽失,只有躲钱盒里叹气的份儿了。
这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大戏台在收支钱币的银行里。媒体多次报道,某某做小生意的,提着几千几万枚硬币去银行存钱,硬币原本以为那里是唯一的去处,不曾想唯一的地方每每以没时间、人手拉不开为理由搪塞,几千几万硬币一下子成了没户口的人,身子骨顿时没有了着落。怪不得许多人见不得硬币,原来都有用起来、存起来不方便的顾虑。
如若每个银行都不收存,硬币没有了盼头也就算了,可令受了冷落的硬币们想不到的是,媒体偶然又冒出一条消息,说是某储蓄所热情为市民服务,动员全体人员奋战好几个小时,点清并收存了多少斤多少数额的硬币———原来银行有收存大批硬币的业务和责任,但是你一定要赶上点儿;点儿在哪里?点儿如何去找?谁也说不清楚。
听见了硬币的叹息,再搭眼看看我们四周的服务、管理行业,市民赶不上点儿、碰不见点儿的事还不少。比如“三下乡”活动,科技、卫生等在一个时间里全下到农村了,比起不去,当然是件大好事,但在平时,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急事、难事,往往就很难赶上点儿、找到点儿了。比如每年都可以见到几次的整顿某某现象专项活动,决心大,声势大,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往往是一过这个点儿,平时的管理就显得粗枝大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面貌。就说目前我市开展的整治小餐馆活动,等活动结束半年一载后,是否能基本达标?如果市民就餐发现问题,又该找谁来纠正?
从拒收硬币这件小事里我们看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再从普遍现象中我们看到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一些服务、管理行业有时亲、有时疏;有时积极、有时冷漠的症结在于,重形式、重轰轰烈烈,不重法规、制度,不重平时、日常的管理和服务,给生活在“平时”和“日常”里的市民带来诸多不便。对于这些问题,只有依赖服务、管理部门摆正自己的位置、改变工作作风。一个让遇到困难求助无门的群众更为尴尬的是,办事受阻、受了委屈,却找不到一个告诉、求助的地方。就说存硬币,在几个储蓄所受阻,但总得给硬币找一个去处吧?这时是打“110”呢,还是给媒体通个气?似都不是根本的办法,既然有相关制度法规,群众用什么办法能立马请来制度法规帮忙呢?
从硬币的叹息声中,我们听到了市民的叹息。市民通情达理,知道服务、管理部门改变工作作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畅通市民言路、让大家有了困难可以找到一个方便的、权威的部门来帮助,想必是在不长时间内可以办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