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记者 关媛媛 实习生 廖洁
“老尹,快点!”8月一个炎热的下午,江北海关附近的一栋居民楼下,廖衍发朝楼上高喊着。这时,一手提桶、一手提塑料袋的尹连仲,从楼里走出来,望着被烈日炙烤的大地说,“这天气,看来很容易找到合适的材料。 ”两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朝不远处的垃圾站走去。
垃圾中“寻宝”
垃圾站里,蚊蝇乱舞,臭气熏天。两位老人在垃圾站里来回地寻找着。
“看这,垃圾全都烂进泥里了。”尹连仲突然高兴地喊起来,顾不得大汗淋漓,他们拿出小铁铲,把这些散发着阵阵恶臭的腐烂瓜皮污泥,挖满了整整一个桶。
“今天的收获不小,我们的实验又有宝贵材料了。”顾不上洗黢黑发臭的手,尹连仲从口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就往嘴里倒。
抬着一满桶污泥,老人回到家。成百上千个装着化学实验药剂的饮料瓶,堆满了这个不大的房间。在这里,老人们在进行快速高效工业与生活污泥脱水固化处理技术研究,而这些臭熏熏的污泥和药剂,都是他们研究用的材料。
垃圾中“扎营”
尹连仲是原市化工机械厂高级工程师,廖衍发是原化工总厂高级工程师,从事化工几十年,他们对污泥污染给人们生活环境和健康带来影响有深切感受。
2000年,退休不久的两人,萌发出研究一项能够有效处理垃圾污泥的技术。说干就干,两位老人每天在外寻找垃圾,再把它们搬回家。整天对着那些腐烂的果皮和发呕的臭气,家人们沉默了:儿女去了外地念书,老伴便经常“走亲访友”。他们心里明白,家人不极力反对,就是对自己的鼓励。
2004年,长生桥垃圾站落成不久,刚过完年,不顾家人的劝阻,两位老人收拾行囊来到了距垃圾站1公里的一个农家借住半年。
在农家的那段生活是艰苦的,吃住条件比不得在家,喝的是经过自己用化学试剂简单净化的水,晚上睡觉,还常常会被蚊子咬得满身疙瘩……
尽管如此,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们,仍坚持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来到垃圾场,跟随着垃圾车到3公里外的填埋场取样试验。渐渐地,他们把垃圾场当成露天实验室,在腐烂的垃圾中搜寻污泥,为了拿到一手的数据,他们带着化学药剂,频繁地往返于住地和垃圾场,不停地取样、试验……
垃圾中获胜
近6年的努力,他们的付出有了回报———快速高效工业与生活污泥脱水固化处理技术获得成功。这项成果使处理后的污泥,固化成可利用的环保建材。如今他们已成功与重庆远达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签下200万元的合同。
老人们的第一步愿望实现了。但这仅仅是个开头,老人们的研究还在继续:把环保建材变得更牢固,把技术推广到全国……
来源: 华龙网 2006-09-12 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