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市长韩正: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新华网上海3月18日电(记者
杨金志、姜微)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上海怎样为广大群众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韩正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发展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必须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社会发展,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到我们社会的和谐。”
民生是行政之本
记者:上海这些年的发展很快。 怎样处理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活水平的关系?
韩正:上海这几年发展比较快,但也有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解决老百姓急需解决、十分关注的问题。首先是就业问题。截至去年年底,上海的登记失业率是4.5%,总人数是27万。政府的作用,首先坚持的一条是发展,经济发展了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政府要帮助一部分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但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就业的人上岗,就是政府出资购买岗位。去年,上海市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帮助6.7万人上岗就业,今年则有望突破10万人。三是现在已经在岗位上的职工,不能让他随意地下岗。一些企业裁员太随意,政府要干预。今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已经启动立法程序,要出台关于保护就业的地方性法规,让政府的管理有法可依。四是政府还要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去年,上海市政府对吸纳下岗人员的创业型微小企业,每家提供小额贷款担保7万元,一共是2000户。今年还要扩大支持的范围。
其次是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城保、推进镇保、完善农保,这是上海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上海有460万城市职工和250万退休职工参加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合一”的“城保”。上海为失地农民建立了小城镇社会保障,即镇保。去年进入镇保的人有58万,今年可以突破100万。没有失地的农民有农保,现在有140万人参加。此外,进入合作医疗的农民有298万,差不多实现了全覆盖。建立、完善社会公共救助体系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第一类是住房救助。在上海,住房困难、生活困难的“双困难户”,即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人均住房面积少于7平方米,均可享受政府的廉租屋政策。目前已经有1.3万户在享受,今年将再扩大5000户。此外,我们还有医疗救助、助学救助和生活救助。
讲公平、讲效率、讲协调
记者:建设和谐社会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一个直辖市的市长,您的工作重心放在哪里?
韩正:我认为有三个方面需要着力--公平、效率、协调。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第一,重视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特别要着力改善一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第二,用实际行动解决一些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另外,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效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动力。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要注重按市场规律办事,市场要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府要推进改革,在体制、机制上获得突破。我们尤其强调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协调发展。上海的每一步发展,都必须放到全国的大格局中来考虑、谋划。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这些跨行政区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全国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行政区划内,有机构、体制保证,跨行政区划发展主要依靠市场、依靠经济、依靠法律。把上海的发展和服务全国很好地融合起来,这就是我们一直讲的“做好两篇文章”--自身发展和服务全国。
政府信息: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记者:上海市大力推动政府信息公开,这和建设和谐社会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韩正:政府掌握的信息很大一部分是公共信息,公共信息本来就是公共享有的。权力不能没有监督,政府越公开,越容易受到监督。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我们最大的体会是,老百姓知情了,政府效率提高了,政府廉政、自我约束增强了。有时候,产生一些社会矛盾并不是因为什么大事情,就是信息不对称。政府的工作总体上讲是三大段:第一段是决策,第二段是执行,第三段是全过程的监管。我们决策的过程要贯穿科学、民主的原则。执行过程中,政府要高效和规范。监管的对象是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监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开透明。政府的监督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监察、审计等都是政府体制内的监督,这些监督必须独立地开展工作。体制外的监督更重要,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百姓监督。我们正在探索,政府制订、执行重大的政策,对执行的情况要进行“后评估”,这也是政府科学管理很重要的方面。
聚焦现代服务业,聚焦“科教兴市”
记者:上海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在哪里?怎样在发展中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韩正:上海要建设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迎接2010年世界博览会,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期:要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来促进城市的进步、功能的完善和制造业的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和加工业相比,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这是上海发展的瓶颈、短腿。上海提出“两个坚持、两个优先”战略。“两个坚持”是: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两个优先”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总而言之,优势产业要发展,均势产业要稳定,劣势产业要淘汰,产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走出一条健康、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之路。为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海要“聚政策、强主体”:突出的行业、重点的行业,要给优惠政策;企业要做强做大。
上海已经明确,所有中心城区下一步的发展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税收制度、政策聚焦都有所设定。上海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走通“科教兴市”这条道路。首先,一定要依靠科技体制创新,把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起来。第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从去年开始,上海的财政预算每年拨款20亿元,3年一共60亿元,希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使一部分企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第三,建立科技创新、科技研发的平台。最后,政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上海建设成人才高地。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