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雅加达9月12日电(记者赵金川)早上8点30分,在印度尼西亚文化旅游部大楼23层的一间约30平方米的教室里,10几名职员坐在各自的椅子上,他们面前放着汉语课本和有关材料。当记者走进教室时,他们热情地用中文说:“你好!欢迎!”
48岁的阿斯蒂女士,是这个汉语学习班的唯一教师,她向记者一一介绍了她的学员。 学员全是印尼土著人,最年轻的30岁出头,年长的有50多岁。从他们微笑和期待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希望与我的对话能有助于他们学习汉语。
阿斯蒂简单地介绍了记者的身份后,学员们便开始用汉语“汇报“各自的情况,包括来自哪个省,什么民族,在文化旅游部工作多久,家里有几个孩子等等。虽然语言不够流利,但基本意思表达清楚。
阿斯蒂说,她的学员参加汉语学习仅仅3个月,原来都没有基础。学习班每周二、四举办两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这些学员大多居住在市郊,上班的路程大约一个多小时。每当学习班开课,他们要早早起床,前来学习。10点钟学习班结束后,他们又急急赶往各自的办公室。尽管紧张而忙碌,但他们很少缺课,兴趣很足。
听了他们的故事,记者禁不住问道:“你们这样辛苦,为何还要学习汉语呢?”来自巴厘岛的优曼说:“我们喜欢汉语”。他的话显然代表了大多数和看法,微微、米拉等也异口同声地说:“对,我们喜欢汉语。”他们说,汉语很有吸引力。他们当中有一些人曾经去过广州、北京和上海,目睹文明古国中国的城市面貌,经济快速发展,更加坚定了学习汉语的决心。一些学员联系自己的工作说,近年来印尼与中国合作关系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强大后有许多人出国旅游,学员们的工作就是进行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印尼。“中国是一个大客源国,开拓中国市场必须懂得汉语,懂得中国的人文地理。”
1983年毕业于印尼大学中文系的阿斯蒂,工作后一直没有机会用所学专业,但她对汉语始终怀有深深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闲暇时听中文广播,看中文电视或复习学过去的汉语教科书。受世界和印尼汉语热的影响,她于今年初萌生了办汉语学习班的念头。经过积极的准备,她亲自任教的文化旅游部汉语学习班终于在今年6月份开课了。谈到这段经历,她感到十分兴奋和自豪:“我是学中文专业的,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印中关系的发展,为两国人民的交往,也是为了我工作做得更好,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印尼政府实行民族和解,取消对华文限制以来,华文教育在这个千岛之国蓬勃发展。如今,不仅是华族后裔争相学习汉语,印尼各族各阶层人民也对学汉语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国立和私立大学里,开设中文专业增多。在全国大中城市里,三语(印尼文、英文和中文)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兴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