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路全线遍布电子眼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明年6月启用,33部摄像机、99名“电子警察”无缝隙注视
本报讯(记者方夷敏 实习生康殷 通讯员卢绍琨 朱学权)喜欢闯红灯违章驾驶的司机要注意了,从明年6月开始,内环路将启用33部摄像机、99名“电子警察”。 届时,不仅给违章者戴上“紧箍咒”,还使道路堵塞等情况得到及时反馈。
20部摄像机已安装就位
记者昨日从市政园林局获悉,全长26.7公里的内环路将全线安装智能化交通监控系统,通过在主线和匝道安装交通情报板、摄像机和电子抓拍设备,实现交通控制、交通诱导和规范司机行车。目前已完成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并陆续进行设备安装,预计明年初开始试运行,到明年6月即可正式交付使用。
内环路交通监控系统是内环路工程的重要附属工程,将由广州市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管理。通过建立内环路交通监控中心平台,组建交通流量检测、入口匝道限流、主线监控、出口拥堵信息、交通违章抓拍和闭路电视监控6大系统,实现对内环路的全环道路智能化控制。
33个固定摄像机将安装在内环路周边高楼和主线上,对内环路进行宏观或局部交通监视,目前20部摄像机已安装就位。此外,99个“电子警察”将在内环路全线站岗,对变线和超速等违章车辆进行抓拍。
为动态发布内环路的交通拥堵情况,缓解交通高峰期阻塞,监控系统将在匝道入口处、主线和出口上游处和放射线入口处,设立39个可变交通情报板,对交通拥挤自动判断,提供三色交通状态,用红、黄和绿分别代表堵塞、拥挤和畅通,同时交通状况和事故动态实时在情报板发布,约30秒更新一次,从而实现地面道路、内环主线、放射线多层次诱导。相关交通状态信息可通过GIS和互联网实时发布,预计未来将与放射线、快速路、环城高速公路等快速路网互联,实现信息共享。
据悉,内环路全长26.7公里,穿越5个行政区,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是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广州市中心区交通改善项目的子项目之一,现已完成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目前正进行设备安装,预计明年初开始试运行,明年6月即可交付使用。
路面和桥梁也将纳入监控
与此同时,市中心区交通改善项目另两个子项——路面和桥梁设施管理系统和公共交通自动监控及通信调度系统正在实施中,计划明年启用。
广州市路面和桥梁设施管理系统属于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道路维护子项,通过借助计算机管理,协助市政部门积累路面、桥梁的养护维修经验及历史数据,对道路的使用寿命进行监测,及时提出中长期养护计划和养护资金分配计划,可对道路作出5至10年内的路况预测。近期将首先面向市管主干道、环城高速公路以内的区域性地面城市道路路面、桥梁应用,最后推广到支持整个广州市行政管辖内的所有的道路和桥梁设施养护维修的计算机化管理。目前该系统进入设计,预计明年下半年正式使用。
释义
电子警察
“电子警察”是指移动便携式摄录抓拍设备,由巡逻交警操控。采用公开、隐蔽两种形式实时抓拍。
300电子站牌发布公交信息
本报讯(记者方夷敏 实习生康殷 通讯员卢绍琨 朱学权)广州市公共交通自动监控及通信调度系统实施后,通过电子站牌,市民将可随时了解公交运行情况,使出行更加便捷和有效率。
系统将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通过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全市公共交通监控调度平台及公交公司监控调度平台,对全市1400多辆公交车安装车载终端,进行实时监控、跟踪和调度,同时在路上设置300多块电子站牌等设施向市民实时发布公共交通信息,系统明年初开始试运行。
据介绍,目前广州市道路长度已达5000多公里,传统的道路管养,要等到路面明显破损才进行紧急维修,导致维修时通常会封闭局部交通。管理疏漏也会使个别路段年久失修,对市民出行容易造成严重影响。路面设施管理系统启用后,将使道路维修更加迅速,也更加方便公交车行驶,它和公共交通自动监控及通信调度系统一起登场,将给市民带来实惠。
图片: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功效示意图制图/李勇
重要地段将设交通情报板,提供三色交通状态,用红、黄和绿分别代表堵塞、拥挤和畅通。
内环路今后将全部处在固定和流动电子眼的监控之下
内环路上的交通执法一直是个难题。实行全路段监控后,内环路上的违章车辆就难逃“法眼”了。
本报记者 卢汉欣 摄 (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