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2日电 据上海青年报报道,买书不如复印书,因为价格能便宜三致七成,全本复印教材如今在高校横行的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昨天上海市版权局有关人员表示:“复印全本教材的行为明显超出了《著作权法》中有关‘合理使用’的范围,他们将对此现象加强管理。 ”不少高校师生则认为在大学校园推广教材的循环使用,是解决全本复印书横行的最佳办法。
版权部门:全本复印超过合理范围
有关人员表示,《著作权法》中虽规定学校师生出于学习科研的目的,自己持书少量复印,是一种合理使用行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是仅限于书中少部分内容,全本复印明显超出了少部分的范围。据了解,全本复印书早在几年前就有出现,上海版权局曾对此现象予以查处。但当时复印费、纸张费都较高,因此该现象并不普遍。全本复印书已是种一本本印刷、装订的盗版行为,如果该现象泛滥,必将影响出版业正常的经营秩序。
复印整本书是一种书刊印刷,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复印范围,复印店必须取得书刊印刷的资格才能经营此业务。然而这种复印小店多数连营业执照也没有,更谈不上这种经营资格。因此对于高校周边小店全本复印书的行为,上海版权局将联合工商、印刷管理等部门对此进行打击并加强管理。
学生:复印书便宜又方便
在昨天的采访中,不少前往小店复印整本教材的学生,面对全本复印书已侵权的说法,他们也表示了无奈。华师大研究生小李在取走复印好的《研究生综合英语》时坦承:“价格当然便宜些好,但价格并不是我考虑的首要因素。在买专业课教材时,一般他们会先向师兄师姐购买旧书,无果后才去复印,这样做就不会浪费。但很多专业教材,有参考价值,愿意转让的人不多,只能自己去买。很多学术书籍要么很难买到,要么买起来费尽周折,而学习又紧急需要,所以选择复印一份。”
“我往返上海书城的4块钱路费都够我复印50张A4纸,合起来100个页码的内容呢。”上海大学的大三学生小陆也表示,有些书实在太贵,而学生又大多囊中羞涩,有时候买书还不如复印书。一些收藏价值不高而价格却奇高的图书,为了应付学习应试的阶段性需要,所以选择复印方式。由于上大的教材由学生自行去教材科领取,不领不收费。因此她这学期的教材多数都使用了全本的复印书。”
高校:节约教材学生自主选择
据悉,像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等部分高校目前都不强制学生购买课本,一般都是根据学生领取的教材收费。例如东华大学悉,该校从2002年实施学分制收费开始,就改变了以往统一配发教材的做法。现在学校的教材科,与其说是教材配发中心,不如说是一个“教材超市”,各学院各专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目前,该校新书的购买数量总体已经下降20%至30%。各高校的有关人员却没有想到,这种学生能自主选择教材的方式,虽然节约了教材,却导致了全本复印教材的出现。
在采访中发现,不管是因为买不到,还是价格贵,而最终选择全本复印的同学一致认为,如果能买到性价比高的旧书,没有人会选择复印,毕竟全本复印书的做工要粗糙很多。据了解,在同济大学,学生们买教材第一个就会前往学校开的“淘吧”。原来很多学生都光顾过这家开了5年的二手书交换小店,无论是买书的还是卖书的,“废物”再利用都让他们获益不少。在“淘吧”中,各类书籍经过整理,井然有序地排放在书架上,英语类、经济类、法律类的教科书大多是八九成新的。
同济的学生说,根据书本的新旧程度、版本年代和销路等因素,小店以原价1-4折的价钱收购。不少公共科目、英语类书籍回收后卖得特别好。有不少同学的教材当初就是从“淘吧”里淘来的,现在又卖回“淘吧”,让书本循环使用,节约又环保。但学生们表示,“淘吧”中的书毕竟有限,而这类“淘吧”在上海高校中太少太少了,因此很多只能求助于复印。目前在上海高校中,多数学校都没有组织相对系统的循环使用机制,目前均依靠学生自发。
专家:推广高校课本循环利用
复旦大学的葛剑雄教授认为,全本复印书可以说是种侵权行为,教材循环使用可解决这一现象。课本循环使用,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它是一种国际惯例。在国外,教材大多是硬面精装、大开本,印制质量很高,经得起多年使用。而且教材内容稳定,不必经常更换。这就为循环利用教材提供了前提。再加上,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教材主要是由教师指定的,或者干脆是教师本人的著作,因此发行量少,价格比较贵。而对于学生来说,课修完了留着也没有什么用,以后真需要的话图书馆可以借,所以用过后就会卖给旧书店,需要时也首先去旧书店找。上海的高校完全可以参照国外的这种做法。(陈轶珺)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