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实验装置(俗称“人造小太阳”)。
葛宜年 摄
在今年7月底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科技城市联盟(简称WTA)大会上,我国合肥市再次当选为新一届WTA的执委和审计城市,并被任命为审计长。
促进科技城市交流合作
1998年9月在韩国大田成立的世界科技城市联盟,目前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52个成员,是一个致力于“通过科技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地区的发展,通过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幸福”的多边国际性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组成的国际性组织。
世界科技城市联盟成员由拥有与高科技发展相关的研究园、工业园、大学或企业的地方政府组成。联盟成员类型分正式联盟成员(地方市级政府)和准联盟成员(正式联盟成员所在区域内的从事高新科技领域的研究所、大学、企业等实体单位)。
其中,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亚利桑那州首府布莱克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加拿大的渥太华—卡莱顿、卡尔加里,韩国第二行政首都大田,日本的岐阜,我国的南京、合肥、长春和台湾新竹等,均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城市。这些城市以科教为先导,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科技实力雄厚,并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联盟大会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城市的市长或市长代表组成,每两年举行一次。同时,分别在美洲、欧洲、亚洲建立分会。执行委员会由10个城市组成。世界科技城市联盟日常工作由秘书处承担。
据介绍,世界科技城市联盟的主要工作任务为: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共享经验与信息;通过会员城市间的共同合作,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培养中小型企业及风险企业,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协助;举办科技交流大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让;为建立、发展研究园区进行协调;举办电子贸易博览会;推动对联盟成员繁荣发展有利的其他项目。
体现雄厚科研实力基础
合肥市于2000年10月向WTA联盟秘书处申请加入,2001年4月被接受为正式成员。合肥市科技局局长王崧介绍,合肥与世界科技城市联盟总部及会员城市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他们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经验。通过这一平
台,也增加了合肥市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渠道,有利于宣传、展示合肥科教基地的科技形象。
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近30年来有一批重大的科学工程和研究院所落户,目前是除北京外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承担着一批重要的国家科学研究和国家安全高技术研究任务。
合肥现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家和省属科研单位70多个,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校50多所,博士授予点138个,有22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六五”以来,国家21项大科学工程有4项在合肥实施。特别是“九五”期间国家建成6项大科学工程,其中“合肥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建成于合肥。2004年科技部批准的首批5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即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建设。
同时,合肥拥有两院院士24人,在中部城市中名列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中均排序第一。近年来,在合肥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承担国家“973”、“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等课题数百项,获得了大批科技成果及奖项。
正是由于具备如此雄厚的科研实力,合肥市被先后命名为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科教兴市先进市、科技兴贸重点城市、专利工作试点城市、信息化试点市和制造信息化重点城市。
建设国际著名“科学城”
2004年11月,合肥西郊大蜀山西麓,合肥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揭牌暨示范区开工仪式举行,安徽省领导为试点市揭牌,为示范区奠基。
从中可见合肥之雄心勃勃。该市明确提出,经过5—15年的努力,把合肥建设成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示范区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城”。根据规划,若干年后,创新将成为合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合肥成为国际重要、国内一流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聚集中心及创新型示范基地。
同时,合肥正极力展示“科教”品牌。“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创办于2001年,从第二届开始,WTA就成为主办方之一,为提升“对接会”的品牌和合肥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着眼于国际科技城市,是“对接会”坚持的方向,是合肥实现“对接”国际性的重要措施。今年的WTA成员大会期间,合肥市代表团通报了第六届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的筹备情况,并向与会代表发出邀请。WTA表示将继续支持合肥“对接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