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昆曲博物馆免费开放,引来众多游客。
张晨 摄
两则新闻最近在江苏苏州市被人津津乐道。
一是两位苏州市民斥资2亿元,在东北街城东新村26号建造全国首座私人明清家具雕刻艺术博物馆。眼下已经奠基开工,面积将超过苏州现有任何一家博物馆。
另一是,由世界设计大师贝聿铭亲自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不日将正式完工,将对苏州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在苏州,丝绸、戏曲、碑刻、园林、民俗等多类博物馆已各具特色,颇具影响。笔者就此现象进行采访,试图解读苏州人的“博物馆情结”。
从兴趣到事业
收藏家把“宝贝”攒成“馆”
明清家具雕刻艺术博物馆的出现,是苏州人建造博物馆热潮的一个缩影。笔者了解到,苏州民间收藏家众多,一些收藏家把自己的藏品陈列出来,进行研究展示,渐渐地形成了私人博物馆。
苏州山塘街的江南衣馆,是苏州第一家对外展出的私人博物馆。馆主宋先生经过多年收集,收藏了500多件明清时期的服饰。过去,他只是自己欣赏把玩这些藏品。后来山塘街整治改造,逐渐恢复旧时风韵,宋先生遂决定在山塘街上开家江南衣馆,把自己珍藏的服饰公开陈列,以此展示这些苏州精湛工艺和传统文化的结晶。
像江南衣馆这样的小型博物馆,散落在苏州各个角落。制作蟋蟀盆的民间大师袁中平、船模大师徐福林等民间工艺家,把自己的作品陈列在工作室里,形成另一种风格的博物馆;文化市场里的一位钱币收藏家,收藏了3万余枚毛泽东像章,向社会开放展示;皮市街上一座奇石馆里,馆主收藏了2万余块奇石……
建立并不断完善私人博物馆,馆主需要做大量的收藏工作,耗费的精力和财力惊人。收藏对他们来说,也慢慢地从兴趣变成了自己的一项事业。现在,他们运作私人博物馆的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样,有些已经进入“以馆养馆”的良性循环。
明清家具雕刻艺术博物馆的两位投资人,本身是做家具实业的,投资建馆所获的社会影响力,对其实业发展也是一种推动。投资私人博物馆尽管由兴趣出发,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不再靠单纯的兴趣支撑了。
精神消费需求增多
公立博物馆“开门办馆”
除了私人博物馆,苏州的公立博物馆同样繁荣,仅在市区就超过10家。这些公立博物馆主题包括戏曲、丝绸等苏州“特产”,是苏州传统文化精粹的汇总。规模也许无法与国家级博物馆相比,但其收藏的苏州文化展品极具价值。
苏州戏曲博物馆馆长助理袁小良介绍说,苏州市区的公立博物馆,依靠国家拨款,实行免费开放。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苏州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珍惜,也给了这些博物馆更多的发展空间。
苏州评弹博物馆、苏州昆曲博物馆馆长顾克仁则表示,目前社会上对评弹、昆曲的精神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博物馆也有条件进行业务推广,实行“开门办馆”。比如,博物馆会定期举办一些演出,适当收取费用,还将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推广出去,参与到其他建筑的设计中。这样的改革,不但给博物馆增加了收入,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在更大范围内展现了那些文化展品的价值,在更大程度上推广了优秀传统文化。
政府搭台民间建馆
博物馆产业欣欣向荣
苏州私人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的相辅相成共同繁荣,还推动了一项更富有建设性和社会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政府与民间联手办博物馆,共同做大博物馆产业。苏州昆山锦溪镇就是“政府搭台、民间建馆”的典型。
锦溪镇被誉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拥有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华夏奇石馆、华东第一古董馆、中华历代古钱币珍藏馆、中国陶都紫砂博物馆等14家民间博物馆,涵盖十多个门类,拥有上万件展品。据不完全统计,锦溪这些博物馆的馆藏物,价值达数十亿元。其中,98%是馆主的私人投入。
锦溪镇博物馆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是在政府部门的整体规划下实现的。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2000年前,锦溪镇只有一家博物馆,后来政府决心通过发展博物馆给古镇形成差异化定位,以区别于周庄、同里等水乡,这才有了当地民间博物馆的勃兴。现在,“博物馆之乡”已成为热门旅游点,政府统一策划推广以此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年收入数百万元,各民间博物馆可从中获得一定的效益。
由于私人博物馆大多依靠私人收藏建立,因此其专业化特点非常明显。尽管整体实力无法与公立博物馆相比,但他们依靠自己的渠道在民间淘宝,藏品往往独具价值。这对公立博物馆而言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上海大学教授刘达临对苏州人的“博物馆情结”体会很深。他早在1995年就举债30万元在某地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馆,此后该馆两次迁址,经营苦苦支撑。2003年,苏州同里镇主动向他发出将性文化博物馆迁往当地的邀请,还请苏州东南古建筑研究所设计博物馆,并投入300余万元进行整修。中华性文化博物馆2004年迁到同里后,引起社会关注,此后许多到同里旅游的游客都会前往参观,如今已经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从各类小型的私人博物馆遍地开花,到如今耗资2亿元的私人博物馆大手笔,苏州的博物馆俨然已成一个产业。苏州文管会原主任王仁宇表示,苏州人热衷收藏的性格由来已久,而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又给予了很大的推动。从长远看,博物馆热既能将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发扬光大,又能进一步促进地方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