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邱 炯绘
本报成都9月12日电记者刘裕国报道:一个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境外培训管理的通知,最近在四川正式出台,引起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一位机关干部认为这个规定针对性强、非常及时,“是该给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境外培训热降降温了!”
四川地处西部,根据工作需要,将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派到境外培训学习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由于党政领导干部境外培训管理不规范,近年来暴露出的问题也较多。一是一些培训缺乏实质性内容,少数甚至以培训和招商引资为名出去旅游购物;二是部门各自为阵,出境培训名目繁多、重复交叉,用德阳市一位干部的话说,“我们这里大企业多,跟着企业出国学习考察的干部每年都有不少”;三是境外培训过多,造成财政巨大的浪费,还可能滋生腐败。去年,成都市除了组织部组织的48人到境外培训以外,其它部门如规划局、检察院、工商局、劳动局等单位也分别组织干部出境培训,当记者向成都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询问近两年该市出国培训党政干部总人数时,被婉言谢绝。
四川省委常委会就此展开专门讨论,明确提出要从“软约束”改为“硬约束”,从根本上遏制党政干部出国热。几条“硬约束”包括:培训一年不得超过一次;培训目的和内容必须明确;培训人选严格上报审批。《通知》要求,各市(州)委组织部、省级各部门在推荐境外培训学员时,本年度已安排出国任务的领导干部不再确定为学员人选上报,对已确定为境外培训学员人选的,各地各部门本年度不得安排其他出国任务。涉及市厅级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和省级各部门举办的境外培训,各市(州)委组织部、省级各部门在提出学员人选后须报省委组织部按程序审批。
四川省委组织部干训处王处长说:“境外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明确的培训目的和实质的培训内容,绝不能借培训之名观赏异域风情,更不能将之作为领导干部专享的福利待遇。”今年,中国瑞士合作管理培训项目子项目“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管理研究”培训班,就是一次有实质性内容、有针对性的培训,26名学员上月飞赴瑞士,接受为期20多天的治污专题学习培训,每一个项目都有严格要求,学员回来后都要完成做讲座、写报告、提建议等一系列“作业”。成都市委组织部前不久组织两次到英国、美国的培训,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内容,学员出国前人人有研究课题,出国后人人有研究论文,参训干部普遍反映学习扎实有效。
“硬约束”还可再硬些(短 论)
肖潘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支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先进知识、擅长对外交流的干部队伍。领导干部境外培训,开眼界、长见识、广交流、讨真经,正是途径之一。
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培训计划模糊、缺乏有效监督,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境外培训逐渐异化为部分领导干部的专享福利和特殊待遇,出现了“单位一把手多,老资格干部多,热点部门干部多”的现象。不少培训内容空泛、形式松散,成了走马观花、变相旅游,有的地方部门各自为阵、互相攀比,不计成本、重复浪费。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东北某市组织人员赴韩国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说起归来的心得:“不去不知道,去了吓一跳,花了上百万,啥也没学到。”原来,为期6天的考察,有5天在观光,怎么可能学到东西?
干部培训也要求真务实。国际眼光的培养、先进经验的习得,并非一定都得“走出去”。实际上,国内培训机构数以万计,师资力量毫不逊色,电视电话、互联网视频等信息技术日臻完善,有些学习,毋须出境也可“国际化”。
四川对干部境外培训进行“硬约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而必要。进一步思考,“硬约束”是否还该再硬些呢?“硬约束”中有一条“培训一年不得超过一次”,类似这样的规定,会不会让有些人钻空子,把“一年顶多一次”,变成“一年平均一次”?要让“硬约束”真正管住变了味的境外培训热,各地在实践中又该如何完善细则、强化监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