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多元联动、系统推进。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中心省会城市和中部经济起飞的引擎之一,长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发展的突破口。
一、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加快中心城市发展
中心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聚集地。 从中部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最突出的劣势之一是缺乏龙头城市,特别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超级中心城市,这制约着中部崛起的进程。 与中部各省会城市相比,长沙自然地理独特,山水风光秀美,物产资源富饶,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显著。但长沙更大优势在于,它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同时,长沙消费型城市特征十分明显,2005年长沙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亿元,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增速排名第一,总量排名第二。 长沙的发展要建立在自身的优势之上,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把长沙打造成以文化交流为先导,以商贸、旅娱为支柱,融长株潭于一体的山水商都。如继续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将长沙打造成“东方好莱坞”和“全国原创动画生产基地”;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把长沙建设成区域性的商务服务中心。同时,还要策划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如可充分利用湘江、浏阳河、圭塘河接近形成闭合水系的有利条件,通过开挖一小段运河,打造城市水路环线,形成集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环城综合性经济带,全面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二、向北发展新区,打造新的增长极
国内许多城市都把开发新区作为加快发展的首选战略。近年来,中部省会城市均已着手大规模、成片地开发新区,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如武汉市开发武汉新区,郑州市开发郑东新区,南昌市开发红谷滩新区。而长沙城区在经历了拓展河东老城、开发河西新城、推进南拓融城几番大的动作之后,北部相对滞后,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长沙以北的湘江下游和南洞庭湖地区,应是长沙沿江沿湖发展新区的首选之地。通过向北发展新区,可以推动长沙经济快速起飞。第一,能够打造新的发展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向北发展新区,不断拓展城市规模,并促进环洞庭湖地区的发展。第二,能够加强与武、郑合作,共同发挥中部崛起战略支撑作用。第三,能够妥善保护长沙古城,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各得其所。通过向北发展新区,既可尽量减少对老城区的人为破坏,疏散城区人口,缓解古城承载压力,从而达到保护古城,开发新城,打造名城的最佳效果。第四,能够更好地完善城市功能,大幅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第五,能够共享自然资源,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承载能力。
三、加快发展城市群,构建“一小时经济圈”
作为省会城市,长沙不仅要成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龙头城市,还要进一步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引领省内城市群发展。 目前,长沙具备构建“一小时经济圈”的良好条件:一是圈内拥有广阔的共同市场。以长沙为中心,行车一小时左右的范围包括8个地级市、39个县级城市,总人口为3880多万,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长沙现有1个市级商业中心(五一广场),2个市级商业副中心(星沙和溁湾镇),10个区域性商业中心,30个社区级商业中心,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圈内拥有日臻完善的基础平台。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南北,长常高速、上瑞高速连接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城际快速公路的网络体系,铁路、水路也十分方便。尤其是近年来,长株潭三市已构筑起一个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保同治的基础大平台,为扩展长沙一小时经济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圈内拥有众多省内知名企业。全省工业经济十大标志性工程的重点企业群全部在此区域内,形成了一批大的并购和资本运营项目,吸引全球500强和大的跨国公司落户,做强做大产业链。 目前,以长沙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初具雏形。要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冲破行政区划的藩篱,打破区域内市场分割格局,形成一个开放有度、竞争有序、结构合理、统一高效的大市场,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共兴、互利多赢、共同发展的目标。长沙市商务局局长、高级经济师杨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