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得主大江健三郎到江东门纪念馆参观
30万冤魂前,诺奖得主一言不发
“铜版路”上,俯首细看
大江健三郎一下车,手中始终拿着两样东西,一个大笔记本,一个深绿的小袋子,而他的脸上,一直都比较平静,看不到心潮起伏的样子,厚厚的眼镜,让他看上去显得深沉。他始终抿着嘴巴,就算是和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林伯耀握手的时候,也没有作出任何表情。
不过,虽然脸上平静,但71岁老人的内心却是变化的,从他每一个细微的小动作可以看得出来。 让大江健三郎的心灵为之一颤的,是纪念馆内那些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死难者脚印,在“铜版路”上,为了看清这些脚印,老人边听着翻译,边点着头,有的时候,为了看得更清楚些,还忍不住俯下身体细细观看。
纪念碑前,不断点头
“当时,南京遇难的同胞有30万,其中有一半不是在安全区,而是在江边遇难的。拉贝日记中说的20万人,指的是安全区内的难民,不包括江边的……”在鱼雷营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亲自给大江健三郎当讲解员。老人的脸上渐渐变得严肃,听到一组数字,不断地点头。
纪念馆内的纪念碑很多,老人每次都在纪念碑前停下,听着朱成山的讲解,非常耐心,有时候怕没听清楚,还特意把耳朵给侧起来。而每一个纪念碑前,他都不断地点头,一路看下来,点头的次数不少于百下。
看到白骨,两手摩挲
当大江健三郎来到埋着白骨的“万人坑”前,听到死者不是三五岁的孩童就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时,大江健三郎原本苍白的脸有点涨红,双手不时绞动着,或在笔记本上不停地摩挲着。
在史料陈列馆内有一幅图,图上是一位穿着旗袍的妇女,名为《赴刑》,朱成山介绍说这幅图日本右翼至今不承认,称这是妇女正常劳作的画面。朱馆长告诉大江健三郎,中国的劳动妇女是不会穿着旗袍下地的,所以劳动说纯属无稽之谈……大江健三郎认真地听着,神色凝重。战争的浩劫,大江健三郎也有切肤之痛,他多次到广岛调查遭受原子弹爆炸的惨状,亲眼目睹了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多年后仍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把这些形象一个个地记录了下来,写成随笔集《广岛札记》。
昨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知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来到南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他5次访华中首次来到该馆。昨天下午3点,天空飘起了细雨,江东门纪念馆显得格外肃穆。顶着花白头发、戴副黑框眼镜的71岁老人大江健三郎如期出现在馆内,但在全程参观中,这位老人始终未发一言,只是不停地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