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2日电(记者王磊)今天,中国首次发布“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005年该指数为78.98,实现了连续7年稳步上升。该指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将对我国制造业各个领域的质量标准、技术水平和管理现状进行评估,并对各行业的研发、技术改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市场适应能力等“发展潜能”进行动态观察和评估。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介绍,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质量竞争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明显。排在第1位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比排在末位的高出11.51。技术与资本比较密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的现代产业的质量竞争优势比较显著,而劳动比较密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的质量竞争力偏低。
据统计,中国制造业总产出在世界的排位已经是第三,制造业的产品中有130多种产品产量排世界第一。
邱晓华说,虽然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中国还是一个“创造小国”,因为“在我们所有的这些制造业的产品中间,真正拥有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的比重还相当低”。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表示,过去中国有个别地区对经济发展的速度看得比较重,忽视节能降耗,忽视环境保护,忽视质量效益,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今后,中国将把质量竞争力指标纳入到各级政府工作的目标中去,确立新的绩效考核标准。
李长江认为,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产品质量的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中国产品标准水平不高,目前平均的采标率是46.28%,而发达国家则达到80%。另外,中国一些小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合格率仅为55%。
他表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标已经经过人大批准,它具有法律的效力。“若没有完成,会追究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的责任。”他说,“速度是战略问题,质量也是战略问题。”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还透露,最近统计部门与环保总局推出了绿色GDP指标,今天又与质检总局推出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还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指标。他表示,国家统计部门将围绕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增加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统计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