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当傍晚时分,贵阳市修文县谷堡村就笼罩在农家厨房烧煤引柴生成的袅袅炊烟里。如今,农村电网改造后,低廉的电价激发了农民的电力消费欲望,村民们纷纷购买各种电炊具,村里掀起了一场“厨房革命”。谷堡村上空延续了多年的煤柴火烟渐渐消失了。 9月上旬,记者在谷堡村沿着山村小道走进一户农家。刚干活回家正在做饭的农民李锋,在电饭煲上熟练地按动了几下,几支烟的工夫,电饭煲里冒出了氤氲热气和阵阵清香。李锋说:“以前,有电我们农民都不敢用,电费高,想用都用不起呀!现在农网改造后,城乡同网同价了。电视机、影碟机、电饭煲这些电器,村里人都有了。做饭时,人都要轻松好多,以前做饭都用甑子蒸,干活儿回来为等吃饭都等得肠子疼,现在只要把电一插就行了。”前不久,李锋依靠韵味无穷的山村风景开办了农家乐,年均收入从农网改造前的8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万多元。贵阳市乌当区马场镇马场村是一个拥有618户村民的大集镇,网改前,只有一台配电变压器,线路17公里,供电半径3公里,有时线路末端电压不足,当地农民诙谐地说:电灯通电不见亮,电视有音无图像,抽水机嗡嗡不出水。许多村民家中的家用电器都变成了摆设,甚至有把电冰箱当碗柜,洗衣机作米桶的。农网改造工程完成后,马场村实现了一户一表,户月均用电量也从原来的19千瓦时增至现在的32千瓦时,村民们用上了“舒心电”,有人开心地指着自家屋檐下崭新的电表说:“再也不用多交冤枉钱了”。农网改造过后的马场村,出现了购买家用电器的热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村共添置了彩电19台,冰箱8台,洗衣机16台和音响3套,新增了打米机和打粉机等动力户6户,使用电量大幅增长,整改后的6个月用电量较整改前增加了一半多。这样的变化不仅出现在贵阳,全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都亲身感受到了农网改造带来的实惠。“农村电网改造就是好,现在电价比过去低多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电,有了电,农民的日子就会有奔头。”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的农民吴秀祥看到新架设的配电变压器,感慨地对记者说。坐落在雷公山北麓的脚尧村,主要产业是茶叶加工和果树种植。农网改造前,茶叶加工生产和照明用电主要依靠本村的小水电,一年只有大约4个月的供电时间,供电还极不正常,茶叶加工用电得不到保障,茶业一直难以做大。村里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后,充足稳定的电能资源极大促进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家用电器的普及,有8户农户购买了小型打米机或打谷机,21户农户购买了切菜机,15户农户家中有了彩色电视机,19户农户家中有了VCD。用电量不断增长,去年用电量达10338千瓦时。现在村里办起了两个茶叶加工厂,去年共生产干茶6吨,按茶叶销售价64元/公斤计算,仅茶叶收入就达38万元。这仅仅是雷山县农网改造的一个效应缩影。记者从雷山县供电局获悉,目前全县9个乡镇、157个行政村的高低压电网全部改造完毕,“一户一表”安装通电34587户,占全县总户数94.17%。去年雷山用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与农网改造相比增长了近12倍。县经贸局局长陆国宁说:
“农网改造带来了四个变化: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去年雷山县生产总值349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财政总收入27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农民增收。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比上年增收130元;促进了环保。以往村民生活、取暖靠烧木材,现在村寨里的农户基本上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转变了观念。随着电力进入农家,拉近了城乡距离,给农民带来了最新的致富信息。农村电网经过改造,特别是进行一户一表改造后,电能质量明显提高,供电可靠性也明显加强。农村用电不再受限制,一些小加工业发展迅速。工业负荷和农村用电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贵州电网公司农电局的负责人介绍,1998年至2005年共投入两期农网改造资金67亿元,对乡镇农电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2003年8月全省城乡居民用电实现了同价,上年就减轻农民用电负担2.83亿元。据了解,贵州电网公司最近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的102个行政村,制定“十一五”村级电网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75亿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的基础上,规划“十一五”期间再投入资金93.9亿元,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今年先行安排的项目投资约15亿元,主要用于农村“一户一表”的安装和县城电网的改造。在一度寂静的乡村,一根根银色的电线,穿越田野和村庄。一座座崭新的铁塔,耸立在山川和河谷。强劲的电流送进了万千农家,一盏盏的灯点起来了,一户户的窗亮起来了。 作者:王桥曾继松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