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000年左右的中国汉代用于墓室或祠堂的砖制艺术品——600余方汉画像砖,如今落户青岛崇汉轩汉画像馆。而这些颇富特色的秦汉美术史料实物的主人,就是被誉为“中国汉画砖收藏第一人”的原济南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师副师长张新宽。
张新宽与汉画像砖结缘纯属偶然。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还在济南军区某高炮旅任职的他,在参加一次地方施工时看到,当地老百姓把捡到的有许多平面浮雕画像的藏青色或褐黄色的大砖,用锤子砸成碎块,当作铺路石用。后来,张新宽陆续发现,在乡下,这种砖常常被百姓用来砌猪圈、垒砖墙,还有许多精美的出土砖石被露天四弃遭受风雨。他冥冥之中觉得,这些带“画”的砖可能大有来头,毁了怪可惜,就动了收藏的念头。
后来,张新宽从《河南汉画像砖拓片精选集》一书中了解到,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河南的汉墓中相继出土了许多汉画像砖,这些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画技古朴,是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宝贵文物。当时,仅仅拥有18块汉画像砖的张新宽产生了抓紧收藏的紧迫感。他说服家人,倾其所有,四处托人打听汉画像砖的下落,现已收藏了600余方极具艺术价值的砖石。
多年来,张新宽收藏汉画像砖一直得到了众多师长和朋友的支持。空军某部的一位领导,特意寄来珍贵的原拓书;艺术家陈增胜赠送5幅绘画精品,以让他“聊补收藏急需”;著名书法家张杰三、高小岩还欣然提笔为他的展览题字……可以说,正是这些师友的支持造就了“砖痴”张新宽。
如今,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张新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汉画像砖和传播汉文化上来。他曾感慨地说:“国家允许藏宝于民,收藏正当时,作为军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该力所能及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张新宽告诉笔者,他要将他的崇汉轩汉画像馆作为院校和研究者的研究基地,让更多的人认识画像砖,享受汉文化所带来的美和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