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驻叙使馆遭袭击凸显反恐新挑战
“911”五周年纪念活动刚刚结束一天,12日上午,美国驻叙利亚使馆就遭到恐怖袭击,激烈交火至少造成1名警卫和4名武装分子死亡。在某种程度上,这一事件为“911”以来的反恐作了一个直白和明确的小结——世界没有更安全,仇恨仍在暗影中酝酿。
尽管此次袭击事件并未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但敏感的时间点和特定的袭击目标,足以表明这一事件并非偶然,而其恐怖性质也足以警诫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反恐怖面临着许
多难以预料的新挑战。反恐对象趋于分散反恐5年以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反恐成为全球共识并成为国际社会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反恐对象趋于模糊。在持续不断的打击下,以基地为代表的恐怖主义组织损失惨重,恐怖组织日渐分散。第三,恐怖组织、极端组织滋生土壤未能改良。美国的反恐战略的中心思想建立在”以暴制暴“的基础上,注重军事行动而忽视当地建设。尽管军事行动成绩显著,但并未达到根本目的,恐怖组织、极端组织的思想体系、活动空间仍然健全。
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待美驻叙使馆遭袭事件,有助于我们对袭击者的身份和目的作出大致判断。袭击的四种可能目的从袭击者的操作手法看,同过去有“基地”背景的恐怖行动手法并不相同。有“基地”背景的恐怖行动,多选择人流稠密、防范松驰的地方进行,而且多采取同一时段多点实施的方案。此次袭击选择防范严密的美国使馆,且未能有效攻击,这表明袭击者准备和“经验”都不足。从这个角度判断,相当程度上不是叙利亚的极端组织,就是“基地”在叙利亚的外围成员所为。之所以无法排除基地参与的可能性,是因为就在11日,“基地”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在电视中再度露面并表示:“新的事件正在酝酿,这是在真主的允许和指导下进行的。”从时间上看,过于巧合。
采取近乎自杀式的攻击是要证明什么?有四种可能:一,对美国高调纪念“9.11”进行回击,证明美国的失败;二、对美国在黎以冲突中的偏私表示不满;三,借“基地”严重受挫之机,通过引人注目行动,确立在恐怖组织中的地位。四,对美国9月5日发布的反恐战略报告中对叙利亚的指责不满。无论哪种可能,都表明反恐的国家共识并未成为许多热点地区的民众共识。这其中,除了美国反恐战略的缺陷之外,与美国的中东政策缺陷不无关联。因此,反恐将面临新的更多的挑战,而恐怖事件也正变得越来越不可预知。
作者:徐立凡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