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坐飞机到东京正好是3个小时,比去国内稍远一些的城市还要近。如果从大连到福冈,只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距离就更近了。现在,中日之间每天有上万人在天上飞来飞去,是30年前一整年的往来量。可见两国间的交往是非常频繁的。 在日常生活中,中日两国间的距离同样很近。20年前,中国人如果能有一支日本产的圆珠笔,会招来众多的羡慕眼光;而现在,买一支日本品牌的笔则不费吹灰之力。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随处可见数不清的日本品牌的广告,到商店里看一下,电子产品就不用说了,日本小说、动漫、日常用品琳琅满目,已经成为普通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日本的情况也一样。虽然东京街头基本上没有中国产品和品牌的广告,但“MadeinChina”的产品也是触目皆是。打着日本企业品牌的各种电器产品,实际上也有不少是中国生产的。但在20年前,想在东京找到一款中国产的商品实在太难,那时需要到上野等专门销售中国食品、日用品的商店里购买。而现在到银座最高级的百货店,也能很快地找到到中国制造的服装、食品等。银座最昂贵的地段有中国一个电器厂家的霓虹灯广告,虽然这个广告还不能压倒群芳,但毕竟在奇缺中国产品、中国品牌广告的东京,终于有了这么一块标志性的广告,这让走在银座的中国人多了一份自豪。在人们议论的话题方面,中日两国人民对对方国家发生的新闻表现出如此多的关注,这也是过去没有的。翻开中国的报纸,每天都能看到日本的新闻。对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国报纸的报道热度与日本相比没有差多少;中国书店里与日本相关的书籍总能在最显眼的地方找到;一年里参加日语能力测试的中国人超过10万,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比的。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时,尽管夺冠呼声最高的安倍晋三官房长官想尽可能不多说中国,但9月8日竞选正式开始以后,安倍发表演说时已经开始比较多地涉及中国,涉及他当政后的日中外交。9月以前,安倍讲的亚洲外交,基本上是指与印度的外交和如何加强与澳大利亚的关系(澳大利亚并不是亚洲国家),要尽可能躲开中韩问题。但现在至少在媒体的报道中,日本记者只写安倍的对华政策,因为这才是日本人最关心的新闻。可惜,生活上的近、地理距离上的近这些年并没有拉近中日心理上的距离。有些人简单地把问题归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但问题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在信息不畅通、交流不频繁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把远方的国家描绘成一个理想国;但到了信息畅通、市民也能参加交流的时代,对对方国家看不惯,一种无名的恐惧开始渐渐显露出来,在舆论中就会出现不少丑化对方国家的报道。这时最需要冷静的政治家和能公正评价对方国家的媒体。过去的几年,中日之间在生活上的距离近了,但心理上的距离没有拉近,反而有些远了。但愿9月20日自民党总裁选举后,新的自民党总裁、内阁总理首先会想到要拉近日本与中国的心理距离。
编后记:
(本报专栏作家陈言近日应邀赴日本,对即将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进行第一时间的采访报道。本报从明日起将连续刊登陈言从日本发回的,敬请读者垂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