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新 闻 官员出国培训每年不超过一次
四川省委组织部日前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境外培训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委组织部,省级各部门、各单位人事(干部)处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境外培训管理,领导干部参加境外培训,一年不得超过一次。
(详见本报9月11日A11版)直 评 有多少培训非得出国不可
“一年不得超过一次”的规定,笔者猜想自然是针对一些领导干部以培训之名行游山玩水之实的现象作出的,这一规定让某些人拿公款出国游玩不再那么畅通无阻。但我以为,只对次数进行了限制,而没有对培训的资格和内容进行规范,似乎多少还嫌不够。实际上,在领导干部出国培训问题上,百姓最大的意见是出国培训成了某些人的一种待遇,成了公款境外旅游的幌子。
出国培训变成境外旅游,除了有行政经费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与相关部门对培训内容缺乏严格规定也不无关系。因此,一些名不符实的培训往往办得“名正言顺”———大吃大喝,可以被说成是“考察饮食业”;游山玩水,可以被认为是在“领略西方人文历史”;即使是赌博挥霍,也可以打出“学习加强娱乐业管理”的名目。于是,出国培训就成了“万金油”,仿佛外国的一切都值得我们的一些人亲自去实地学习。
因此,重要的是对培训内容是否需要出国学习应有一个严密的论证制度、审核制度。譬如,某些培训其内容并非国外某个国家所独有;有些国外的培训机构也在我国设有分部,甚至有些知名的培训师就在我国工作,又何必舍近求远非出国不可呢?还有些培训,完全可以采取请外国人到中国来授课的办法,这样,既不影响培训效果,又能节省大笔经费。
所以,凡是出国的培训,一要无替代,即这个培训非出国不可,甚至网络远程教育等都无法替代。二要有针对性、实用性。比如,内地的官员去考察培训深海鱼类的市场开发和管理,纯属无稽之谈。除此,都有盲目之嫌,都有浪费公款之嫌。这种浪费,只怕不是用次数限定所能杜绝的。摘编自《工人日报》9月12日文/欧木华辨析 部分出国培训被异化
“领导干部境外培训一年不得超过一次”,从语气上来看,这个“指标”似乎是为了限制领导干部出国培训,然而,换种理解方式,从今往后,是不是“每个领导每年都可以出国培训一次”呢?我还记得有个故事,以前各个机场收取机场建设费标准不一,有的20元,有的30元,还有的50元,于是,为了“还消费者一个公道”,有关部门规定,“以后机场建设费不得超过50元”。于是,一夜之间,机场建设费都涨到了50元,消费者吃了个哑巴亏。今天,“领导干部境外培训一年不得超过一次”,读来似乎“异曲同工”。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境外培训”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异化了。由于出国培训的选派办法杂乱无章,在“派多少人去”、“派谁去”的问题上,往往几个人说了算。于是,出国培训往往“一把手多,资格老的干部多,热点部门干部多”。这些培训,似乎也成了许多官员升官晋级、公款旅游的代名词。不久前,东北某市村支书老徐赴韩国考察学习“新农村”,回来后说了一句很令主办方尴尬的话,“不去不知道,去了吓一跳,花了上百万,啥也没学着”。呜呼,也难怪韩国会把我们的新农村学习考察列为旅游项目。摘编自《南方都市报》9月11日文/林金芳求是 该重拳整治出国培训腐败了
近年来,各省市动辄组织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出国培训、考察,出国培训等俨然成为领导干部的一种待遇和福利。但是培训出什么,考察了什么,民众对此一无所知,很多领导干部都是打着出国培训的名义,出国旅游观光的。可由此带来的浪费却很惊人,出境经费是年年控制,年年超标。
对于领导干部出国培训,不仅民众表示强烈不满,国家也早就认识到其所造成的浪费及其种种负面影响。早在2002年11月下旬,中央已通过自律决议:压缩高层领导干部外事出访活动,出访要简化礼仪程式,减少随员,注意实效、精干、节约为原则;2003年初,中办、国办也下达指令:干部出境要讲实效,要约束非正常活动;2004年春,中办、国办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干部出境、出国活动开支》的通知。
但这些规定对领导干部的出国培训之类的活动并没有产生多大的约束力,出国培训依然火热,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报道,韩国为了迎合中国官员到韩国“学习”新农村建设,还特别推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商品”……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都把目光投向中国领导干部出国培训这块“肥肉”,想借中国领导干部出国培训等大赚一把。
显然,这样那样的规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借出国培训的名义出国旅游观光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限制领导干部以出国培训的名义出国旅游观光,政府不能显得无计可施,到了该出重拳整治的时候了。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9月12日文/徐经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