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霍城县兰干乡茹先巴克村毗邻县城,南连清代“伊犁将军府”,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是伊犁河谷的首富村。全村人口4360人,耕地面积10630亩,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
茹先巴克,汉语意思是明亮的果园。这是很古老的果园,原为蒙古准噶尔部驻牧地。清政府为了长治久安,从南疆移入维吾尔族到这里屯田,从此,维吾尔族成了这里的主人。
维吾尔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体民族。蒙古语称维吾尔为“塔兰其”,种地人、种小麦之意。
这 一期介绍的茹先巴克村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庄。他们在父辈开垦的土地上,不断地创造出奇迹:1998年建起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一幢村级办公楼;在全州 开了村级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先河;是伊犁州第一个荣获全国植树绿化“千佳村”称号;在全县第一个推广使用沼气;在全县第一个创办村级企业,率先步入伊犁州奔 小康快车道,作为一个民族村来说,敢为人先还是一个奇迹。
在茹先巴克村任村支书长达23年的亚森江讲了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末,亲戚从哈萨克斯坦回国探亲,十分玄耀地说:“我们那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家有小车,看病不花钱,走的是柏油路,散步有休闲公园”。意思说中国还贫穷。
1960? 1962年,这个村人均收入仅50元,是历史上收入最低的年份。1963年9月27日,毛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特别嘱咐出席会议的新疆同志:“经济 要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又特别指出:“新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不仅要比国民党时期好,而且要比邻近的苏联好”。毛主席 的教导激励着边疆人民。上个世纪,茹先巴克村像其它村一样,告别了贫困,住上砖混房,喝上了干净水。现在回国探亲的人无一不说,家乡变化真快。
茹先巴克村的困难户种地,每年由村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担保贷款,高高兴兴种地,年年获得丰收,生产生活在每个人身边悄悄地发生变化。
茹先巴克村引进薰衣草(一种天然香草)种植,形成了特色产业,流传着很多薰衣草的爱情故事。
茹 先巴克村在父辈的影响下,经商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霍尔果斯口岸商潮涌动,不甘贫穷的茹先巴克人率先进入口岸闯市场,一部分人在口岸开店铺、 做进出口边贸生意,率先走上了致富路。目前有100多人在国内外做生意,造型别致的欧式房屋尽在茹先巴克村展现。全村20多户家庭拥有小轿车,全村通电通 水通路通邮,75%的农民装上了程控电话,电脑进农家已不是新鲜事。
茹先巴克村靠近图开沙漠,过去沙进人退又毁田。茹先巴克人年年植树造林搞绿化,使条田实现了林网化,荒坡荒地披上绿装。被国家林业部授予植树造林“千佳村”称号。北山坡建成了万亩葡萄长廊。成为“218”国道观光农业,已列为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实施重点项目。
村级阵地建立健全了“三室两场”即图书室、会议室、多功能室和蓝球场、排球场,创办了农民夜校,节假日开展麦西来甫等文化活动,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颂歌。
村级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的建立,解决了本村农民春耕时节农资贷款难的问题。近三年,担保中心向村民发放贷款168万元,受惠农户达790户。
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积累金。茹先巴克村先后从外地引进资金建起了面粉厂、沙石料厂、锅炉厂、擀毡厂、冷冻保鲜库等村级企业,解决了本村220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茹先巴克村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率先试建沼气。全村已建沼气池近100个,是全县91个村中建得最多的一个村。
2005年,村里投资3万元,建成了文明一条巷,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卫生模范户”等创建活动,全村文明户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名列全乡第一,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
如今,茹先巴克村全村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家家法纪,户户守诚信,形成了齐心协力奔小康,一门心思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画卷正在人们的眼前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