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宁波9月13日电记者何伟报道:宁波市史家社区修马桶的张师傅,上个月开始生意不断,顾客排着队要求修漏水的马桶。除了节约意识增强之外,更大的原因是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阶梯水价改革。
来自宁波市供水部门的最新统计表明,尽管今夏宁波遭遇了罕见的酷暑高温,用水量进入高峰,但实行阶梯水价后,市区还是比改革前同期平均日节水6万吨。
宁波的阶梯水价改革是以三口之家为基准,将居民的生活用水水价分为3个等级:用水17吨以内2.10元/吨,18—30吨为2.93元/吨,30吨以上3.75元/吨。每增加1人,各级水量基数可相应增加5立方米。
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迫使以水乡闻名的宁波做节水型城市的文章。尽管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然而,近年来在大工业大开发的背景下,水资源短缺等“瓶颈”让宁波感受到了“成长的烦恼”。据统计,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260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的55%。均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慈溪和象山缺水最为严重,以致不得不花巨资向兄弟城市购水。据今年初的测算,宁波市区日供水量最多只有97万吨,而实际消费可能达到110万吨。显然,政府希望通过阶梯水价,弥补16万吨的缺口部分。
继两年前水价调高后今年再涨,宁波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俞丹桦的解释是来自两方面的压力。其一,城市水环境治理历史欠账过多,收费标准低于实际污水处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其二,政府在水利、远距离引水、污水处理等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导致相关单位成本超过现行价格水平,迫切需要及时调整。
目前宁波经营水务的企业除了自来水公司,还有从原先事业单位变为企业化运作的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和去年底组建的宁波原水集团有限公司。
水价接连调整,社会反应却波澜不惊。市民的“平静”是怎样来的?一方面是由于市民水危机意识较强;另一方面,调价前举行了市民听证会,水价调整幅度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调查表明,宁波市的节水工作很不平衡,浪费水资源现象普遍存在。而提价的“节水效应”已经显现。樱花小区居民自发组织节水宣传周,推广家庭节水新方法;飞虹社区整体改造节水型坐便器,一些小区还建起了雨水回收装置;不少市民主动换上了“节水型”马桶。
在肯定实行阶梯水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学者指出,水价改革绝不能走紧盯百姓腰包的老路。要求企业加强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成为市民的普遍呼声。不少市民建议,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的资金筹措可以走向市场,吸收社会和民间的资金,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以缓解供水工程建设资金紧张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