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们为王红旗的“木桶效应”争论不休时,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博士生导师匡耀求又提出了另一种看法,开县的天然气井喷排出的甲烷导致了温室效应,从而导致重庆大旱。同样,这一说法再次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前不久,匡耀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今年3月下旬重庆开县发生天然气泄漏,泄漏的甲烷的温室效应指数是二氧化碳的30倍,改变了水汽迁移的方向,导致四川盆地自5月中旬以来持续出现干旱和高温。
匡说,天然气泄漏发生在春末夏初,没有强冷空气的对流,加上四川盆地地形较为封闭,空气中的甲烷难以很快稀释,使得盆地内温室效应明显增强,一升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相当于30升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大量甲烷泄漏进入大气层,使四川盆地的温室效应显著增强,异常强烈的温室效应很可能是四川、重庆今年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重要原因。当然,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逐年增加和四川盆地内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逐年提高也难辞其咎。
那么,为什么3年前开县发生天然气泄漏并没有导致大旱?对此匡解释说,2003年12月,开县也发生过天然气泄漏,但由于其后有强冷空气入侵,空气中的甲烷得到较快扩散而稀释,在随后的2004年没有出现明显的高温干旱天气。
对此,重庆气候中心程炳岩认为,大气是处于不停地流动过程中,相对于广大范围空气来说,井喷时排出的气体对于空气及气候的影响是非常小的,也不可能长期存在。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影响评价室主任张强表示,在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说明甲烷浓度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他个人认为,甲烷会随风飘散,不会停留在川渝上空,因此对当地的大旱没有太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