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城市治安状况调查
数战打罢 西安治安渐入佳境
尚存问题:街头盗窃仍时有发生
编者按
广州市市委书记朱小丹刚上任,就把搞好社会治安问题提到重要位置。目前,广州市的各级公安展开了新一轮的严打整治风暴,社会治安再次成为羊城的热门话题。 有调查显示,广州市民安全感呈上升趋势。
社会治安问题不单单在广州备受关注,它和每个城市的每位市民都息息相关。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个体,对所在城市的治安状况都有着独特的印象。
近日,法制网选择了东部沿海的广州和福州、中部地区的武汉和合肥以及西部地区的西安和银川,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访了普通市民、社区干部、保安、治安警、检察院和法院人员以及所在城市的主要领导,请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事例,谈谈对所在城市治安的印象。
今天首先推出西部地区的西安和银川两市。
法制网记者 台建林
调查时间:9月5日至9月9日
调查对象:居民、公司职员、公务员、民警、教师、地方领导……
主要意见:警车就在跟前小偷怎敢伸手;街头盗窃还时常发生;治安状况在一步步好转;群众随时可以找到民警;学校周边消停多了;“三大战役”效果不错
“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
端一碗油泼面喜气洋洋,
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9月5日,西安古城墙下,孙老汉半眯着眼,手指敲着大腿,嘴里哼唱不休。他认为这首歌谣最能代表关中人的生活习性和心态。调查结果
八成受访者比较满意
“我老汉一辈子没被贼娃子摸过,可老邻居家女娃女婿说是连丢过3辆自行车,闹得我再上街,不由得心发慌。”孙老汉家住朱雀大街,出家门踱到城墙下,估摸得半个小时。这30分钟内,老汉能见到3辆巡逻警车,那车走得慢,警灯一闪一闪的,他心说,警车就在跟前,小偷还敢伸手?
也是因为能常常见到警车,刚从新疆来西安上大学的小高,对西安的城市治安比较满意:“这个城市,我喜欢!”
与孙老汉、小高的看法不同,在一家广告公司当经理助理的何慕对西安的治安状况表示失望:街头盗窃情况还时常发生。
政府机关公务员刘伟,一个土生土长的老西安。他认为西安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移民的大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市区人口增多,鱼龙混杂,也增加了不安定因素。“治安状况尽管还不能让人完全满意,但可以看到,政府尤其是公安部门,为城市治安在努力着,情况也在一步步好转。”
记者在西安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有机关干部,有教师,有居民,也有企业白领。综合来看,每位受访者对西安社会治安状况的未来发展,都抱以乐观的态度。他们给西安的治安环境打分,虽然没有满分,但80%的受访者给了70至80分不等,也有个别给了不及格。西安城市治安管理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很多受访者都不假思索地回答:街头盗窃。
“城市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有些治安细节仍需要注意,这对咱们西安这个著名的旅游城市非常重要,形象好了,西安人出去脸上也有光彩。”在秦兵马俑博物馆,导游小颜一脸认真。
无一例外,所有受访者的目光都投向公安部门。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在肌肤,针石之所及;在肠胃,火齐之所及。”9月6日,西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丁健对记者娓娓道来,“平安西安,公安当先。是打?是防?打防如何结合?我们得拿出自己的‘作品’。”民警下沉治
安混乱小区摘帽
马润亮今年46岁,是公安碑林分局太白路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他与同事所管辖的社区里有9个居委会、8947人,流动人口5000余人。
当了8年片警,除去所里开会、学习,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要到警务室办公。对他,社区里300户居民无人不知。
社区的治安状况一度是老马的心病。白庙小区曾是省公安厅督办重点整治的治安混乱小区。小区3个大门,只有1人值班,入户盗窃发案率高得惊人。马润亮多次找相关部门协调,帮小区雇了6名保安。2005年,白庙小区实现了入室盗窃零发案。马润亮也获得全省公安派出所模范民警、全国优秀民警等荣誉。
在2006年8月18日,一个据说颇为吉利的日子,西安市首个以民警名字命名的社区警务室———“马润亮警务室”亮相白庙小区。这样的警务室在陕西省尚属首次。
“以前和现在,那是一个地一个天。以前出了事,居民不知道到底去找谁,小区也没有负责管理保卫的组织,安全根本没保障。”白庙小区的居民老李心直口快。
如今,全西安市的社区民警有1157人。社区里的群众只要记得本社区民警姓名,就可以直接拨打他的电话,24小时都能找得到。警务特派员
明显提升师生安全感
“学校每天都有警务特派员值勤,同学们心里踏实多了,上晚自习也不害怕独自走夜路了。”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田欣说这话时,显得很轻松。
西安市公安局根据校园周边的不安定因素,推行了警务特派员进驻校园的工作模式:设立校园警务特派室102个,派驻警务特派员102名,选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2242名。
这些特派员都是公安局退休的科所队长。他们驻校后,负责维护校园安全及学校周边治安,每天在上学、放学的时段和主要路段进行巡查,对闲杂人员进行询问和清理,协助当地派出所处置涉及师生的打架斗殴及轻微伤害等一般治安问题。
“学校周围网吧多,常有无业人员专门勒索、诈骗学生,老师只能制止,却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班主任张东红说,“因为来了警务特派员,以前在校门口摆摊设点的和试图混进校园推销劣质学习用品的人,都销声匿迹了。”
开展校园安全法制教育也是警务特派员的任务之一,此外,他们还协助校方对一些行为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防止其步入歧途。
“警务进校园、法制进校园”,有效遏制了校园周边各类案件的发生。校园周边频发案件大幅度下降,师生安全感明显提升,其中,“两抢一盗”、打架斗殴等案件降幅达80%。 网络化巡逻
真正实现“猫鼠”同步
今天的西安市区,继承了唐长安城和明清西安城的基本特点:均衡、对称、棋盘式格局。
根据道路特点和违法犯罪的活动规律,西安市公安局以城市出入口、交通要道和案件多发地段为重点,通盘考虑,分类设置常设性治安卡点、临时性治安卡点和出入乘查报点,形成了围绕西安城区的3道严密防控网。
以卡点为依托,民警们盘查过往车辆,强化地区治安防范。卡点还成为派出所工作的延伸,方便市民报警求助。
“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过去民警工作机关化,实质上给违法者留下作案空隙。”西安市经开分局凤城路派出所副所长张东龙感慨,“这样的状况已经扭转过来了,真正实现‘猫鼠’同步!”他带着新成立的巡逻中队全天候巡逻,仅4个月,辖区的“两抢”案件便下降30%。
2003年8月,西安市启动网络化巡逻工作,建起市局特巡警、分局巡警、派出所民警“三警结合”的城市巡防机制,按照网络化布警,100辆巡逻车,以交通主干道为基本框架,划分为6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辆装载有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巡逻车,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
两个月前,未央巡警大队民警贾仙掌的巡逻车行至公交公司门口,被一中年妇女拦住,称其夫自杀。贾仙掌和同事一边向“120”求助,一边急奔妇女家,发现其夫割腕,喷血不止,他立即展开急救。
随后赶来的急救医生惊讶道:“多亏你们处理得当,否则这人性命难保。没想到警察也懂医!”
医生没想到的,巡警们早都想到了。未央巡警大队白利民大队长说:“我们要求民警在巡逻中‘多管闲事’,延伸服务职能。”民警碰到病危群众不懂救护咋办?大队请来救护中心的专家讲解演练。现在,队里绝大多数民警都拿到了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证书。 “三大战役”
首尾相连各有侧重
北山门口村里,住着五千多名大学生。有时,自行车刚扎起来,一转身就不见了。不经意的,甚至可以看见有人擎着竹竿,将别人晾在铁丝上的衣服挑走。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少了。原来,村巷装起了电子探眼,风吹草动,监控室里的民警都看得一清二楚。
像这样的监控设施,老百姓称之为“天眼”,全西安市已有18000个。
而“天眼”密布,仅仅是西安市公安局“三大战役”之一景。
“按照省上部署,我们本来只准备发起一次战役的,哪知打出甜头,民警们欲罢不能,便接连组织了三次战役!”西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丁健素来稳健,可一提起“三大战役”,他不禁摩挲起双手,“三次战役首尾相连,各有侧重,重点突出。”
第一战役,从年初起,为期两个月。战役目标“四高两低”:抢盗案件破案绝对数、人均破案数、打击处理数、主干道机动车行驶速度明显提高,而抢盗案件报案数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明显降低。主要手段:打击。果然,这期间破获刑案4923起,在陕西省创建平安活动评比中,荣获总分第一名。陕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洪武批示:“西安市的平安建设第一战役力度大,效果好。”
第二战役,为期3个月。战役目标“一防四促”:全面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促打击、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促基层基础建设、促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主要手段:防。其间,西安市组建群防群治力量1891支,配备社区民警1157人,安装监控设施18000个,落实监控力量1.8万人,新登记暂住人口11.8万人。
第三战役,八月中旬起至年底。战役目标:破案绝对数、打击处理数再上升,人均破案必须达到1.1起,刑事案件报警数和命案发案数、命案逃犯数明显降低。主要手段:创新侦破命案工作机制。新机制规定:凡发生命案,分县局局长、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必须到现场;凡发生一次造成2人以上死亡的命案,市局分管刑侦工作副局长、市刑侦局局长必须到现场;凡发生一次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命案,市局局长要到现场。同时警力配置、装备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向刑侦工作倾斜。开战半月,已破刑案486起,打掉各类犯罪团伙20个。
数战打罢,西安治安渐入佳境。丁健去看守所调研,发现关押疑犯增多。负责审讯的民警告诉他:部分疑犯交代,还有一些同伙,但都认为西安风声太紧,大多已经“撤离”。丁健听了,心内甚安。(责任编辑: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