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安门地区分局值勤民警在为外国游客提供帮助。本报记者戴冰摄RJ193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曾经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成长。
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有“祖国的心脏”之称。
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年轻人,用他们的忠诚、责任、热血和情感,日夜守护着她。
他们是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的民警。
2005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称赞他们:“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执法为民、争创一流’的形象”,并提出了“坚持不懈,再立新功”的希望和要求。
国字当头
2006年9月12日,天安门广场东侧入口,游人如织。
25岁的李雪松像往常一样,在广场巡逻。电台、警棍、警务通等首都警察标准配置的八大件,一样不少。电台里不时传来分局指挥中心的呼叫。
一名四十来岁的男子,背着一个黑色的大挎包,脚步匆匆地要往广场里走。
“请您把包打开我们看看。”李雪松说。
包里是一些行李和建筑用的几件工具。但李雪松还是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登记了这名男子的有关信息。
得知男子要回保定,李雪松客气地告诉他,去前门乘快速1号公交车,直达木樨园再倒长途车。
这样的例行检查,李雪松和他的同伴们,每人每天至少好几百次。几百次的检查,也许什么也不会发现,但只要有一次疏漏,哪怕是极细小的失误,都极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事件,其影响不言而喻。
因为,这里是天安门,每年有超过2000万的中外游客到这里参观、游览。
这里有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故宫博物院等重要场所。每一处地方,都足以成为国家的标志性符号。
国字当头。在每一名天安门警察的心里,国家永远是第一位的,值得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来捍卫。
2003年10月8日早晨,上班高峰,长安街上车流如河。
突然,数十张传单一样的纸片儿在机动车道上随风飞散,每张传单上都夹着一张面额一百元的人民币。
“有人在抛撒传单闹事!”正在金水桥主桥南侧巡逻的民警徐晓明,立即跨过护栏,冲上长安街机动车道。一辆白色的小轿车从百米之外向西疾驰而来,一名交警已经扑上小轿车的车顶。交警把手伸进车窗,试图阻止司机。疯了似的小轿车丝毫不减速。
一百米、八十米、六十米……为了避免战友受到伤害,及时制止、抓获闹事人员,徐晓明冒着随时可能被撞伤的危险,逆着车流一路快跑,果断地将前面一辆蓝色桑塔纳轿车拦下。“咚、咚”两声刺耳的巨响,白色小轿车重重地撞上蓝色桑塔纳尾部,顿时停住。
徐晓明冲上前,拉开车门,与从车顶跳下来的交警一起将肇事者制服。这起天安门地区极为罕见的闹剧就这样迅速平息,整个事件从发生到处置结束用了不到10分钟。
检查后发现,肇事车是一辆改装的别克小轿车,车内当时载有汽油40升、双响爆竹157支、鞭炮4000个、彩光弹50个,还有没撒出的传单580份及人民币6万余元。肇事者来自南方某省,因为与他人发生经济纠纷,儿子被对方绑架撕票后,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便进京闹事。
警察的首要职责,就是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逐渐开始显露出来,国家进入到了改革攻坚阶段和矛盾凸显期。上访,尤其是到北京,到天安门上访,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004年春,天安门地区出现的上访情况明显增多。天安门分局迅速捕捉到这一变化,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细致地对上访人员省市分布、反映的主要问题分类、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目的调查研究,迅速制定了一整套严密、有效工作预案。
天安门分局的民警最累的就是眼睛。眼睛有时候甚至成了民警的武器之一。一个人每天要看到数万张面孔,而且要在几秒钟内,根据一个人的眼神、着装、行为迅速作出判断,从中甄别可疑人员。
2002年11月,在广场东北角通道口的民警袁京伟从一名神色紧张的男子身上搜出盛满汽油的瓶子。这名男子正是崇文区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当日揣着汽油试图进入天安门广场滋事。
2005年3月15日,民警汪湘江在人民大会堂西北角执勤,不经意间,往西瞟了一下,眼神随即定在几十米外的一名男子身上。就是这一瞥,汪湘江从他背的包里查到一瓶汽油。该男子是一名艾滋病患者,因输血感染,无钱医治,想到天安门一死了之。
一次次潜在的危机就这样被化解了。2005年,天安门分局共处置各类突出治安问题407起。
警徽在上
首都无小事,天安门无小事。
广场庆典多,活动多,大事多,游人多。
考虑到任务的重要性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1999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天安门地区分局。
7年来,天安门地区分局共执行警卫勤务14500多起,累计投入警力达255400多人次,有时一天的警卫勤务就达37次,每年仅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级访问的警卫勤务任务就有200多次。
天安门警察永远像一只拉满弦的弓,维护天安门地区的和谐稳定始终是第一要务。警徽在上,责任重于泰山。在这份共同的责任面前,没有年龄区别,也没有男女之分。
纪立楠,22岁,便装时,一个漂亮的城市女孩儿;可一着制服,绝对英姿飒爽。
2004年12月的一天,纪立楠正在金水桥南侧执勤。一个身着夹克的老人,夹着一个黑色手包,阴沉着脸走来。细心的小纪通过鼓鼓囊囊的手包缝隙,看见里面装着一个用红纸封口的透明玻璃瓶。职业的敏感立刻使她作出反应。
“大爷,您这是去哪儿啊?”小纪上前主动打招呼。老人一愣,没有说话。
“大爷,您的包儿挺沉吧,我帮您拎,行吗?”纪立楠笑着追问。老人还是没有回答,却把包捂得更紧了。
细微的动作证实了自己的怀疑。小纪装着十分平静的样子,继续细语柔声:“大爷,我觉得您和我老爸长得特像。”
就是这一句话,老人呆呆地看了纪立楠半天,眼泪忽然流了下来。
“唉,姑娘,和你说实话吧,我不想活了,想在天安门寻死。这包里装的是炸药!”
纪立楠心里不由一紧,暗暗叮嘱自己:一定要沉着镇静。
她挽起了大爷的手臂,装做若无其事地和老人聊天:“大爷,多大的事儿啊,就让您这么想不开啦?”一边和大爷说话,一边很自然地搀扶着老人,离开了金水桥,离开了人群密集的区域。
边走边谈,半是劝解半是安慰,纪立楠的一番话语深深感动了老人。“闺女啊,就冲你对我这么好,我不死了!”说完,老人主动交出了那包带有完整装置的炸药。一场随时可能发生在天安门前的爆炸,被悄然化解。
是警察,就要时刻准备着。也许,天安门警察的职责更重一些,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大一些。
一次,民警马骕在金水桥值勤,突然背后有人跳河,周围的群众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小马“嗖”地一声,也跟着跳了下去。人很快被救了上来,群众为民警的见义勇为热烈鼓掌,而马骕却穿着湿漉漉的警服,向领导连声自责:“赖我,赖我,他是在我背后跳的,都怪我没能早点发现。”
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别的地方,小马肯定会受到奖励,甚至立功,但发生在天安门不行,因为这里的标准更严:要防患于未然;追求的目标更高:万无一失。打那以后,他对背后的响动特别敏感,稍有异常,就会突然转身,反应极快。
天安门地区警察担负的是整个天安门地区的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保一方平安是警察天赋的职责。
2005年9月9日,随着主犯王某的落网,天安门地区分局经过历时近一年的追查,一起特大的倒卖伪造故宫票证案件终于侦破。该案涉及的假票数量有1000余张,涉案金额6万余元,为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罕见。案件的发生要追溯到2004年8月下旬的一天,故宫南门检票口,工作人员从一名神情紧张的导游手里发现两张假门票,立刻向天安门分局故宫派出所报案。
派出所迅速调集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在午门售票处和检票口连续进行蹲守。民警在午门检票口从带团的11名正规导游手里查获假门票226张,涉及金额13560元人民币。随后,民警顺藤摸瓜,将11名导游的“上线”锁定在3名男青年身上,并很快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经过进一步审理,民警查出了这起最大的故宫假票案幕后操纵者王某。9月9日,王某落入法网。
天安门地区游客多,很多小偷把这里当成发财的“富矿”。可他们往往还没有得手,就遇上了克星——故宫派出所打扒队的民警。“无论是哪条道上的贼,只要在天安门地区出现就绝不能让他们得逞!”让天安门地区干干净净,游客玩得踏踏实实,是打扒队员们最朴实的想法。
“人民警察”的无上荣誉、天安门城楼的雄伟高大,使得每一名天安门警察都想成为最出色的警察。
担负天安门城楼安检的民警王保华从一名已通过安检的男青年兜里搜出了重达130.8克的高纯度海洛因毒品;49岁的“老韩”(韩华宁),在天安门地区从警20多年,无论是骗子,还是在逃犯,碰到他手上,全“栽”;民警王博国庆55周年前夕担任天安门地区数千个井盖的清查任务,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广场地区3000多个井盖,一个不落地全都查了一遍,没留一个死角和隐患,同事们送他“井盖王”的美誉。
民系我心
9月5日,对天安门警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从这天开始,广场进入国庆摆花布置时期。上百万盆鲜花、临时开通的水、电管线、大批的起重施工设备、永不间断的游人,纷纷进了广场。维护广场地区摆放花坛的正常秩序,保证节日期间游人的祥和安全,成了天安门警察国庆前后的头等大事。
从9月中旬开始,天安门地区分局的民警全体停休。9月25日后,吃住都在单位,直至国庆黄金周结束后7天。
观灯、赏花、看升国旗,一到节假日,天安门广场游人骤然增多,像“五一”、“十一”这样的黄金周,游人一天甚至能达到150万人次。
问道指路、帮忙找人、临时救助……群众的安危、人民的困难,时刻系在天安门警察的心里。
有困难找警察。7年来,天安门警察共为游客提供各种直接服务520多万次,平均每年达87万多次。
2005年国庆节,两辆改装后的考斯特面包车开进了广场,一辆主要用于广播找人,一辆用于游人短暂休息。民警们叫它们“寻亲车”。
“甘肃的元元同学,你的妈妈在国家博物馆门口等你……”“十一”期间,从每天早上升旗仪式后到晚上广场关灯清场前,服务车和广播车连续14个小时停放在这里,民警分7个班次不停地通过广播、电台和长途电话三种方式帮助寻人。同时,车上还为游客准备了热水和速效救心丸等药品。
这年的国庆节期间,在天安门地区走散的游客达到1.5万余人,仅10月1日一天,就有3200余人走丢。以往,民警遇到有走散游客求助,往往通过手里的电台进行呼叫。不仅场面忙乱,找回率得不到保证,也影响了正常的勤务通讯。有了“寻亲车”,走散游客找回率达到100%。
民警的热情服务,感动了游客。群众表扬天安门分局民警的朴素话语,7天就写满了200多页。
除了打击犯罪时的严肃,天安门警察的热情和微笑,在每一次服务里尽情表达。
2005年8月23日,一面来自佳木斯的锦旗送到天安门地区分局,那是一名黑龙江男子感谢民警帮着找回了价值8000余元的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
一名不到20岁的外地女孩和母亲在公共汽车上丢了钱包,进不了故宫。民警李雪松掏出200元解燃眉之急。第二天,小姑娘在广场转了半天找到他把钱还上,还带了一盒巧克力。
天安门警察,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使天安门地区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窗”。
冷暖自知
“来到分局这么久,自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醒来第一件事要听天气预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力大小、降水概率……每一项我都感兴趣。尤其是在冬天和夏天,这是两个特别难熬的季节,对于天安门的民警来说,那是用身体去体验的。
关于冷——冬天的冷在广场上是被放大了的。空旷、没有遮拦的广场,刀子似的西北风长驱直入,身体瘦小的民警,常常会被风带上小跑几步。
关于热——天安门民警同样有着极深的体验。地表温度常常达到50摄氏度,甚至60摄氏度。空气就像着了火,舔着人的脸,钻进人的心,让人无处躲藏。”
这是民警陈希宁到分局一年后,悄悄写在自己日记本上的话。
当一名天安门警察,到底有多累、多辛苦、多大的压力,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分局长李雪明,“全国任长霞式公安局长”。在天安门地区分局当局长,没什么特殊的地方。要说特殊,就是比民警干活还多,比民警工作还累。他总对民警说:“在这儿工作,没有歇口气、缓缓神的时候,每天都要如履薄冰。”
杨德全副局长,陪伴着分局已经在班子里整整干了七年,民警们都知道,他办公室的灯是盏长明灯,他的眼睛总是布满了血丝。一次,他在工作时突然摔倒,送医院检查,医生大发脾气:“病人纯属是累出来的毛病,哪有你们这样用人的单位。”
国旗每天还是照常升起,就像太阳一样。
而那些守护着广场和国旗的人——天安门警察,将为自己的崇高职责永远自豪,永远不悔。RJ06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