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有望成为教育界的“包产到户”?
□薛 涌
新东方最近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创建人俞敏洪以18亿的身家,成为中国最富的教师。从破漏的小屋子里起家的民营学校,如今已经在世界金融中心登上国际舞台。 这一大手笔无疑是近年来中国教育界一个亮点,给我们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耳目一新的路径。
也许有人会说,新东方虽然已经成立了实用英语学院,但还不能算是什么大学,怎么可能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什么路径?其实,看看国外赢利型大学的发展态势,就不难理解。
研究表明,美国的赢利大学,主要服务于传统大学所忽略的阶层,是近十几年来美国高等教育中成长最快的一个部门,乃至有些教育专家断言:赢利型大学代表着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美国传统的大学,公立私立加在一起,有将近3500所,而且水平不低,怎么会让赢利大学异军突起,获得这么大的生长空间?一大原因,就是传统大学越来越脱离市场的轨道,致力于“寻租”:挥金如土地上大的研究项目,请明星教授,先把自己打造成一流品牌,然后以此要价,来吸引捐款或向政府要拨款。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学向捐款人或州政府负责,而不直接向教育的“消费者”(即学生)负责;好大喜功致使教育成本上涨,学生的一些基本需要被忽视。赢利大学正是抓住了传统大学的这一弱点,采取连锁店式的经营,直接向消费者负责,其学生多是一些工作繁忙、年轻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大龄学生。另外,传统大学有终身教授制度,适应市场需要非常缓慢。比如,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学中文的学生大增。但大学却不能雇佣相应数量的中文教授。因为外语系已经雇佣了德语、法语教授,他们都有终身教职,无法解雇,必须等他们退休后,才能用他们空出来的职位雇中文教授。赢利大学则是企业经营,先进行市场调查,看看未来5年最紧缺的专业是什么,然后一夜之间就开出一系列新专业出来,市场要什么生产什么。再加上学校严格控制成本,优化经营,学费也就降下来。这种低学费大学的存在,也使传统大学在涨学费时有所顾虑。
新东方走的正是赢利大学的发展之路。她像经营连锁店一样经营学校,其生存之路,就在于物美价廉地满足市场需求。英语热席卷中国20多年,但英语课程依然问题重重,大学生考六级越考越烦。一般的大学虽有很大的资源优势,但就是难以有效地改革英语教学。新东方则以市场智慧,刷新英语教学模式,使其更实战也更人性化,从而吸引了各个阶层的学生。
新东方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具备了赢利大学的条件。她也不是没有这样的雄心。几年前,新东方还声言要成为“东方的哈佛”。当时有教授笑说这说明新东方的人不懂教育,其实恰恰相反。看看哈佛刚刚成立的时候,哪里能和现在的新东方比?人家的名校,就是从卑微的地方起步、在市场上竞争出来的,而不是授予的。
但新东方的大学部为什么仍然发展滞后?这显然主要不是新东方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该有公平的评估认证制度,对新东方的教学设施、教育质量进行考查检测,达到大学水平的,就要承认其学位。如果新东方的本科生毕业后比一般大学生就业率高,起薪也高,不承认其学位就显得不合理。显而易见,这种新体制的大学的存在,无疑有其必要的。比如,伴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陷于某种困境,传统大学并无解决之策。而广东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率和起薪上都超过了大学生。技工学校的吃香,说明我们的大学忙着升级,忽视了低端的高等教育(包括大专、技校)。而赢利大学对填补这种低端高等教育的需求起了重大作用,比如护士、会计、机械师、教师等等,许多就是赢利性大学培养的。彩票能否开个硕士专业,这种实用型的探险,应该留给新东方这样高度市场化的赢利学校来尝试。总之,多一种体制,我们的高等教育就灵活一分。
四分之一世纪以前,很少有人会认为那些在街上卖大碗茶的人能闹腾到哪里去。如今,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教育改革也需要多种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东方有希望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包产到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