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父亲称作“同志
□本报记者 鞠 靖 戴敦峰
□实 习 生 王晓莹 潘晓凌
“无名”的父亲
1946年,张云逸54岁的时候,张光东才出世,这自然使他成为张云逸夫妻俩的掌上明珠。
但是这位“掌上明珠”却没有从父亲身上沾到什么光。从小学到高中,张光东履历表家长那一栏都只填着母亲的名字,直到1965年,张光东考入哈军工,才开始在履历表上填上父亲的名字。
“你要自己出去闯!这就是父亲和他那一代人爱护孩子的方式。”
类似父亲这样对待子女的方式,在张光东眼里一点都不稀奇,“他们那一辈都是这样的。”
父亲支持他娶了“军阀”女
尽管张云逸自己没有受到多少冲击,但是由于岳父的原因,张光东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影响。他的岳父当时是国家体委军管会的组长,因为当时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没有让球,打败了朝鲜,拿了冠军,被说成“大国沙文主义”,接着就遭到撤职“靠边站”。后来,因为不满“四人帮”,被人打了小报告,被安上了“大军阀”的罪名隔离批斗。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父亲还是同意了我和我爱人的婚事,他对我们说‘该结婚就结婚,生了小孩,我给你们养’。而且他去看过我岳父,跟他说‘你不要把现在的事放在心上,要放开了看’。当时我岳父也不懂他的意思,但是事后证明,他当时看得是十分长远的。”
父亲“同志”
张光东在哈军工读书期间入党之后,突然收到一封父亲写来的信。
“他在信中称我光东同志,而且解释为什么称我同志,他说我已经是党员了,我们是同志了,要严格按党员的要求来行事。”
这次的改口让张光东十分诧异:“我入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他这个时候要改称同志呢?”
“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不管作战指挥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他还教给我不争名夺利。他本人从来不冲在功劳前头,从不为自己争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