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ABC不标甲乙丙老师批作业上面写"乖乖"
近日,用“乖”、“乖乖”等人性化的批语,给学生作业打“等级”的做法,在我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中悄然兴起。以A、B、C或甲、乙、丙为学生作业打等级的方法,已显得很老土了。
作业批语变“乖”了
昨日,重庆巴蜀中学初三20班学生陈洁很兴奋——她的数学作业本上,写了可爱的“乖乖”两个字。她一看就知道,这是数学老师万里冰柔美而温暖的字体。这是陈洁在新学期里得到的第一个“乖乖”。
“如果作业中某道题做得好,万老师就会写‘好’;如果她认为我们通篇做得还不错,就会写‘乖’;如果是很优秀的那种,就会写‘乖乖’。”陈洁的同班同学王力,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作业本上的“乖乖”,并解释其含义。
现在,每次作业本发下来,同学们就会马上寻找有不有“乖乖”,还一起去议论、比较和分享。
据了解,在我市部分中小学,已有一些老师开始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类似的情感沟通,有的叫学生“孩儿们”、“儿子”、“宝贝”,甚至鼓励学生为自己指出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等。
温情批语作用大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心理也比较脆弱,特别需要鼓励。”万里冰老师是较早使用这种方法为学生批改作业的中学教师。她说,自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找到学习的信心。
有时候,万老师还会在作业本里夹一张写有“加油”、“努力”的小纸条,在每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单里,写下对学生的鼓励和祝福。
“不打A、B、C(甲、乙、丙)等,就不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等级化了。评孩子们一个‘乖’或者‘乖乖’,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也能感受到老师的欣赏和重视。”该校一位尝试这种方法的老师说,以前学生对他的“小误会”,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消解的。
“这样的方法,看起来或许幼稚,但这种‘天真可爱’的智慧恰好适应学生本身纯真的思维模式,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甚至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命运。”喜欢在学生作业本里画笑娃娃的陈佳容老师说。
各方欢迎“乖”批语
孩子们显然是最能真切感受来自老师的温暖的人。“老师对我们的好不只是挂在脸上的,而是写在心里的。我们不需要老师‘管’我们,我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和信任。”巴蜀小学几名接受记者采访的同学都表示,希望老师多给“乖”批语,多跟他们交心。
“那天孩子把作业本拿回家时,高兴得不得了。当然,老师这样给批语我们也很欣慰。”一位学生家长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今年春节后儿子第一次向她炫耀作业本上有“乖乖”时的情景。
对此,重庆市心理学会秘书长、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王卫红认为,长期以来,师道和尊严联系在一起,老师发号施令,学生唯有服从,学生见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现在,作业本里的一个“乖”字,一声亲切的问候,就让师生关系悄悄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将师生间的沟通变得畅通无阻,也更人性化。
社区点评
昨天,本版报道了沙坪坝烈士墓小学教学创新,一本教材几个老师联手教的新闻,今天,一个老师给“乖”批语的新闻,又跃然报端。由是观之,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学校和老师中间“隐藏”着很多新招、实招。关键是,这些新招、实招如何能够更多地涌现、更多并及时地发扬,则需要制度之手加以引导了。
见习记者 黄顺莉 记者 袁尚武/文 任洁/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