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在驻地举行升国旗仪式。
王安民摄
开栏的话
在新中国即将迎来57岁生日之际,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等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从今天起,同步推出大型人物访谈类专栏《经典中国·我和我的祖国》,通过采访普通百姓、基层群众以及重大事件、重点工程、重要活动、重要领域的亲历者、参与者、建设者和代表性人物,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充分反映这些巨大变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和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充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辛勤劳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
今年8月29日,中国第五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乘专机返回北京,他们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为五星红旗而骄傲!”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日日夜夜,官兵们身在异国,胸怀祖国。他们克服艰难险阻,在战乱的中部非洲充分展现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2001年,在国际社会大力推动下,刚果(金)国内和平进程取得重大进展,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联刚团)进驻顺利。中国首批维和工兵连抵达刚果(金)省会城市布卡武时,面临的是一个杂草丛生、乱石遍地、到处堆放着废弃物的荒凉郊野。在这样一片废墟中建设野战营区,难度可想而知。但官兵们没有退缩,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就投入到了建设营地的战斗中,白天顶着烈日干,晚上利用车灯照明不停工,仅半个月时间,一座符合野战标准的现代化营区就竣工了。联合国副特别代表莉娜·松德女士由衷地赞叹:“我一走进营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奇迹,中国工兵果然名不虚传。”联合国副秘书长格诺先生也曾说:“如果联刚团所有的维和分队都能像中国的维和分队那样,联合国在刚果(金)的维和任务将很容易完成。”
2006年3月,为配合刚果(金)的首次民主选举,保障联合国其他维和部队的部署,第五批维和工兵连飞赴500多公里外的加丹加省卡莱米市实施营地建设任务。联合国一位负责官员说,像这样距离远、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只有中国工兵不会让人失望。工兵连接到任务后,精心挑选了47名战士,克服种种困难,将22台超高超宽的大型工程设备拆卸、运抵施工现场,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联合后勤中心主任克里斯蒂安在检查完工程建设质量后感叹说:“伟大的中国工兵,杰出的工程施工”。联刚团部队司令迪亚罗将军评价说,中国工兵部队“在联刚团取得的成功,折射出你们的祖国——中国的成功”。
刚果(金)最恶劣的自然条件是炎热难耐,人在阳光直射下工作不到两小时,皮肤就会灼伤。新鲜蔬菜极少,不少官兵患上了口腔溃疡。更严重的是,那里武装派别林立,火并时有发生,生与死的考验无处不在。但中国工兵连没有一人被吓倒。一名战士这样说:“只要能为世界和平做出一点中国军人的贡献,就是再苦再累,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中国官兵纪律严明,他们把非洲人民当作兄弟姐妹,处处尊重,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自发帮助当地百姓、到驻地学校捐钱捐物、为战争孤儿买衣送物……这类动人事例不胜枚举。在修复布卡武市至机场道路时,因施工车辆轧死当地群众一只小鸡,第二批维和工兵连副指挥陈强给当地农民送去了现金补偿,使这位农民感动得热泪盈眶。在距工兵连驻地300米远的安姆萨尔村,有一个叫贾玛里的10岁孤儿,他的父母在战乱中丧生,一人过着无依无靠、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中国维和官兵们得知后,向贾玛里伸出了援助之手。大家凑钱为他买了漂亮的运动服和运动鞋,每天还把节省下来的面包带给他。他脚受伤了,大家轮流抱他到卫生所就医。附近的村民听说后,纷纷来到中国工兵营区表示感激之情。贾玛里也逢人便讲:“中国维和部队是我的第二个家”。
中国官兵的一举一动,不仅赢得了外军和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同时也在中非人民之间撒下了和平友谊的种子。迄今为止,中国所有参加维和行动的官兵均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