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工作的展开,甘肃省徽县水阳乡铅污染事件表面上看正渐渐平息。在联合调查组的责成督促下,当地政府已对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的落后冶炼工艺实施强制淘汰,并正在彻底拆除冶炼生产的其他附属设施,清理厂区和周围地区遗存的废渣。
这样一个重大污染源头历经10年才浮出水面,所有矛盾的焦点,自然而然指向了当地政府的行政不作为。
长年冒着黑烟的冶炼厂,竟是县上的重点保护企业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是一家从事有色金属铅初级冶炼、生产工艺落后的重度污染企业,当初在选址、建造和污染治理设计方面均有不足。但就是这个在环保方面先天不足的企业,却顺利地在当地生存了10年,这全靠了当地政府的保护。
10年前,该厂由县经委、县计委、县小区办联合立项上马,列为该县“工业强县”战略的重点工业项目。该公司的冶炼厂距县城仅有2.5公里,距水阳乡新寺村村民聚居地500米至1000米。当时的甘肃环境保护研究所仍然为其做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原陇南地区环保局对该项目环评进行了批复。
该公司自1996年建成投产以来,环保设施一直未按环评要求落实。1999年,该企业采用的烧结锅炼铅工艺是被国家明令淘汰的。该公司的环评报告中,未对企业渣场和废气无组织排放问题进行论证,2003年企业由3000吨/年扩建为5000吨/年时,也未办理环评手续。
由于该厂长期存在超标排污,周围400米范围内的土壤已全部被污染。附近村民的铅超标、铅中毒,正是这种长期积累的结果。
“长年冒着黑烟的冶炼厂,竟还是县上的重点保护企业,每年环保部门检查,都能顺利过关。”当地村民说。
当地村民还告诉记者,冶炼厂为了节约资金,经常在夜间停止环保设备运行偷偷排放有害烟尘。他们还发现了一个现象:每次遇有检查组来测评时,工厂的烟囱就不冒烟了,等检查组走了,黑烟又起,污染照旧。
就是这样,该企业在10年中,仍先后顺利地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所有整顿文件,都几乎成了一纸空文
8月22日,县政府下发文件通知冶炼厂停产搬迁,但实际上,生产并未停止。直到8月28日,县环保局、电力局断了厂里的电,冶炼厂才最终停产。
县委、县政府9月8日的《徽县水阳乡群众血铅超标问题处理情况汇报》中,记载了近年来县环保局的一些作为:
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设计能力年产3000吨,目前生产规模为每年5000吨,自项目投产以来,因除尘工艺不合理,没有脱硫设施,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大气污染严重,周边群众反映强烈,县环保局于2004年下达了冶炼厂废气污染限期治理的通知。
之后,该公司投资300多万元进行了除尘技术改造。2005年7月经陇南市环保局现场验收监测,结果为除尘效率达99.7%,但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仍超标100%。
2005年环保专项行动中,该厂分别被省市确定为省、市两级挂牌督办项目,县政府责令县环保局发文件要求冶炼厂进行停产治理,同年10月底全面完成了治理任务。
同年11月,省、市环保部门委托陇南市环境监测站对治理后的二氧化硫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为: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同年12月12日,该项目通过技改竣工验收,12月14日经省环保局同意,挂牌督办工作全面完成。
今年6月,陇南市就已印发了《陇南市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与此次事件相关的几项工作重点就在其中:“集中整治落后生产工艺企业”,“坚决关停取缔属于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污染企业”;“集中整治重点区域环境违法行为。一是重点整治成县、西和、徽县境内主要河流沿岸水污染问题;二是重点整治市内铅锌、铁合金企业冶炼废气污染环境问题……”
当徽县水阳乡铅污染事件被曝光后,经过如此改造过的徽县有色金属冶炼有限责任公司依然被认定为是此事件的重要污染源。这所有的整顿措施,在此时看来,几乎都成了一纸空文。
环保局要看上级领导的眼色,担不起阻碍经济发展的大罪名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副局长熊跃辉在铅污染事件发生后曾表示,“我们的监管部门确实存在严重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徽县环保局在回应其是否监管不到位时,其间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县环保局实际上主要是协助领导和上级部门来工作的,对很多事情也无能为力。
据了解,徽县环保局于2002年才成立,目前有40余人。徽县环保局副局长柳忠骏说,县环保部门没有检测铅元素的设备,所以无法对冶炼厂排放物进行铅指标检测。徽县环保局没有设立环境监测站,只能依靠陇南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
环境监察大队的杜队长表示,他们向企业收取排污费时很费劲。排污费的数量要根据二氧化硫含量、PH值这些具体的数据来决定,而这些也要依托上级单位的支持。
柳忠骏表示,环保局成立的时间晚,底子薄,工作经费也很紧张,加上缺少必要的技术手段,因此在监管、执法等日常工作中困难很多。
但这些都还不是造成环保局监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在甘肃省环保局纪检组长杨烨看来,目前情况下,环保部门在产业结构布局、产业政策制订方面的确无能为力。那些易产生污染、破坏环境的项目、工艺,往往都关乎当地经济发展大计,能给地方带来巨大收益。环保部门无权直接决定它们的命运。对它们的评价、监管等工作,也都会面临地方利益的巨大压力。在不少地方政府领导的眼中,经济发展指标远比环境指标重要得多。“阻碍经济发展”的罪名是天大的罪过,环保部门没法不开绿灯配合地方工作。另一方面,基层环保部门的干部任免、经费供给等都由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徽县自然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但目前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全县已发现有铅、锌、铁、金等22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经过徽县的西徽成铅锌矿带,绵延300多公里,是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
据当地村民白志强介绍,1995年,由县政府出面,冶炼厂以每亩2.1万元的价格从村里买地建厂。当时,当地经济十分落后,1个普通村民家的年收入一般在3000元左右。
拥有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的洛坝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就是集铅锌矿、金矿采选冶、铁矿开发等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是徽县首屈一指的纳税大户,仅今年前半年就上缴税费5000万元。
今年上半年,铅锌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猛涨。徽县财政局的数字显示,该县1月至6月完成工业增加值28725万元,占年计划的69.9%,同比增长75.4%。
县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坦言,徽县铅锌及相关产业的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0%以上,是绝对的支柱产业,也是该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在全县的铅产业链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全县惟一冶炼粗铅的企业。
在诱人的经济效益面前,今年年初通过的徽县“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把徽县建设成重要的有色冶金基地,其次才是特色经济林基地和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铅污染事件终让当地政府交出了昂贵学费
县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这次污染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没有工业就没有县域经济。目前,冶炼厂粗铅的停产,使得电解铅和铅盐化工企业失去了原料;没有了铅冶炼后残存的水渣,也对水阳乡附近几家冶炼厂的运转产生很大影响。
目前,铅冶炼厂要搬迁重建,而处置铅污染事件也需要医疗费、赔偿金等费用,对污染发生地水阳乡新寺村蔬菜庄稼受到损失要进行补助……这一笔笔,终于让当地政府明白,环保不力,不但赚不了钱,还要赔钱。
在徽县地处的嘉陵江上游地区,铅锌选矿企业比较集中,历来就是各级环保部门重点监测的区域。国家环保总局也曾连续接到举报,反映甘肃、陕西等嘉陵江上游地区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直接威胁到中、下游地区。这里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
与此同时,经过20年的开采,徽县境内丰富的铅锌矿资源也正日渐萎缩。
徽县发展计划局的一位局长表示,政府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正在为此做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把资源产业做精,通过深加工提高铅锌金属的附加值,使其效益成倍增长。其次,将加大新矿勘探的力量。同时,积极培育非矿业,这里物产非常丰富,银杏、核桃、烤烟等特色产业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还继续发展白酒酿造和旅游等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