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愿无偿献血,路还漫长
审视申城流动采血车现象献血车上,大学生王迎迎以献血的形式庆祝生日。 王跃武 摄
今夏以来,上海血库A型血偏紧,血库两次向社会吁请献出一份爱心、拯救更多生命。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献血总量达到19.1441万人份(200毫升人份),临床用血实现自给。其中自愿无偿献血16.2167万人份,自愿献血率达81.98%,比去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但其中,个人自愿无偿献血仅6万多人份。
上海今年的献血目标是38万人份。要想血库储血有保障,自愿无偿献血,尤其是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必须成为主体
现在的血量,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刚够用
9月10日下午3点,上海人民广场人流熙攘,停靠在城市规划展示馆前的流动采血车前,不时有人驻足向宣传无偿献血的志愿者咨询,一些年轻人径直登上采血车。
车厢里,五六个女孩正挤坐在一起等待献血。“这里情况比较好,来献血的人一般都一个接一个,今天还没有间断过。”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宣传科长宋琪说。
在上海,人民广场、南京路、火车站等采血点,无偿献血者比较多。一般节假日和周末,献血的人要比平时多。
并不是每辆流动采血车都能这么忙碌。
8月24日,下午4点,浦东东方明珠电视塔1号门前游人如织。一位父亲领着约七八岁的女儿在流动采血车前略一驻足,随即离开。两个年轻姑娘上车看了一眼又下来了。半小时内,只有这4个路人对采血车投入好奇的一瞥。
“今天一共就两人来献血,一个是杭州的,一个是广西南宁的,‘五一’、‘十一’长假时会多一些。”负责开车的朱师傅说。
8月28日下午3点半,杨浦区五角场大西洋商厦楼下。尽管流动采血车紧靠着公交车站牌,但几乎没有引起候车人的注意。车上3位工作人员从早上10点到下午5点,只等到了一位自愿无偿献血者。
“今天运气不好,前几天一天总有五六个吧,多的时候有十几二十个。”在采血车上工作了一年的刘小姐说。同车的申先生估算,一般一个星期能采到20多个单位(1单位=200毫升),多时能达到三四十个单位。“一周的采血量,还不够我们长海医院一个上午用的呢。”刘小姐说。
“从长远看,上海的血液供应要不断满足临床需求,就必须加大社会动员力度。只有把个人动员起来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血源。可难就难在血库不但要保证血液总量,还要保证血型均衡,这需要相当的血量为基础。”宋琪说。
今年卫生部要求全国各地取消外援血,实现血液自给自足,因此,虽然全面实现无偿献血模式由计划转向自愿的目标,但马上放弃计划献血也不现实——现在的血量,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刚够用。
计划无偿献血,在保障血源的同时也带来些负面影响
“自愿无偿献血目前的困境,和计划无偿献血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可是,如果现在全部取消计划无偿献血,会给临床用血造成一定的影响。”申先生有些无奈。
目前,上海存在两种无偿献血方式,一种是计划无偿献血;另一种是自愿无偿献血,分为团体自愿无偿献血和个人自愿无偿献血,后者即是以街头献血车和献血屋为主要采集点的自愿无偿献血。
业内人士认为,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因素很多,根本上,是要靠人们的观念转变、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目前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计划无偿献血带来的不良影响。
计划无偿献血是通过政府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分配献血指标,下达献血任务,献血后单位给予一定营养补助费。10年前,一些大中城市在本地区的机关、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献血时,开始采用这种方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有些单位对献血者过度爱护,物质刺激过了头,献血这件利人利己的好事,就变质了。”
计划献血工作往往忽视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流于分配献血任务等简单的指标化操作。结果往往是,效益好的单位就用物质奖励刺激职工献血;效益不好的单位就在职工中摊派。这使一些人心存疑虑:“单位献血有补贴还有假期,为什么要无偿献给你们?献血要真的是好事,为什么单位还要给钱给假期?”几乎每个在采血车外做宣传的工作人员都遇到过这种责问。
“我们鼓励各单位对献血者进行表彰,但不提倡物质刺激,这容易让人误解。无偿献血工作需要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但不能以金钱作为交换献血的条件。”上海血液中心血液部部长张晰说。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避免“献血无偿,用血有价”的误解
“也有市民责问,血是无偿献的,用血的时候还要收押金,钱都让医院赚了。”刘小姐苦笑。
以五角场区域为主要停靠点的一部流动采血车的工作人员反映,有些市民对采血工作不了解,认为“无偿献血是让医院赚钱”,采血车的宣传人员“每周都要被骂个三四次”。
不过,不能怪市民们钻牛角尖。我国公共医疗投入捉襟见肘的现状,令自愿无偿献血存在“无偿献,有偿用”这一令人难以理解的现实。
事实上,卫生部对全国血价有统一标准,用来支付血液采集、检测、分离、储存、运输等成本费用。每个国家都要面对采血、储血的成本回收问题,只是回收方式不同。美国等国家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完善,政府对公民医疗的投入较多,社会医疗保险涵盖的人群广,可用额度大,病人输血的费用可以在医保范围内解决,我国对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均有用血的优惠政策。
在我国,由于社会公共医疗投入不足,医疗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就不得不需要个人承担一部分费用。这就造成了“献血无偿,用血有价”的误解,而享有公费医疗的少部分人,因输血费用也可以在公费医疗中解决,就更加没有无偿献血的动力。
建立完善有效的自愿无偿献血社会支持系统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实现100%自愿无偿献血,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起步较晚。”张晰说。
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起步较晚,1978年颁布文件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制度,1984年开始提倡无偿献血制度,直到1998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才从法律上确定了无偿献血制度。“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花了20年时间实现从有偿到无偿的转变。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禁止有偿卖血,但上海要在短期内全部实现由计划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这条路上,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有效的自愿无偿献血社会支持系统。
在某私人律师事务所工作的上海人许先生,这样解释至今还没献过血的原因:“没碰见过采血车,也不会一本正经地去血液中心献血。”目前,上海共有24辆采血车,在街头流动的有十多辆,多集中在人民广场、火车站、繁华商业街等地。很多人自愿无偿献血,也是碰巧“撞见”了采血车。
一辆采血车的车辆成本50多万元,加上空调、冰箱、采血仪器等为60多万元,半年检修一次,一年所有花费为10万多元,使用寿命在8到10年。即使有足够多的采血车,也无法覆盖全上海。
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正着手在社区建立固定的爱心献血屋。目前,已有13个爱心献血屋开张启用,大多选址于闹市街口,有统一、醒目的标志,有先进的采血设施和仪器,方便市民就近献血。
自愿无偿献血支持系统,还包括积极的、平实的社会宣传。比如政府官员带头无偿献血,评选爱心大使,把无偿献血纳入青少年志愿服务记录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大家的无偿献血意识。
“有些人说他们有钱,生病了可以买血。可如果谁都不献血,你到哪里买呢?”流动采血车上,刘小姐看着车窗外摩肩接踵的人群说。
的确,有句话说得好:“你哪怕有再多钱,也不可能把钱塞进血管里。” (实习生 李媛 张晓露)
——链接:国外献血方面的情况——
日本:献血成为成年仪式
在日本,每年的1月15日为成人节。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在举行成年仪式之后,纷纷来到献血车前参加无偿献血,这已成为日本推动献血的一个传统形式。日本政府规定,各级行政人员适龄者每年必须献血一次。皇室成员每年也会带领宫中人员参加献血。
约旦:用血者康复后须献血
约旦政府明文禁止血液买卖。1975年,首都安曼建立了一座中央血库。任何人只要急需血液,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但在身体康复后,必须来献血,或由亲属来代之献血。
捷克:啤酒鲜花作为礼物
捷克比尔森大学医院为义务献血者提供特殊奖赏:啤酒和鲜花。按规定,每位男士献血半升可得到半升当地有名的啤酒,而女士则可得到一束芬芳的鲜花。
瑞士:下雨天去献血
在下雨天,一个精明的瑞士人可以将所有的事情都搁置在一边而去参与献血。据说这是作为防备未来不幸事件的一种保障。当一个输血服务机构的流动小组到达了,其场面之热闹不亚于盛大的仪式。当地所有的居民都会毫不犹豫地纷纷捐献自己的鲜血,而回报的只是一杯咖啡和一块蛋糕而已。
摩洛哥:斋月献血
斋月是摩洛哥人义务献血的时候。斋月为伊斯兰教的圣月,教徒要把斋一个月。在此期间,每天太阳初升后到太阳落山前这段时间不能进食,不能饮水,太阳落山后人们开始吃饭。据说斋月的目的是让教徒体验穷人的艰辛,把斋月中节省下来的食物施舍给穷人,因此,这是奉献之月。献血也是一种奉献举动,所以,这个月献血的人很多。
法国:献血者协会遍全国
法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以免费、自愿和匿名为原则,自1952年开始实行。全国平均每年有近400万人次献血。这些献血者捐赠的血浆每年拯救150万人的生命。法国人一直为无偿献血制度的成功感到骄傲,认为提倡团结一致、互相友爱的“法兰西精神”,比用金钱交易方法更容易动员献血者。法国各地都有民间自发组成的“献血者协会”,近年来,献血者中年轻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法国马赛市,1/4的献血者是24岁以下的大学生。
津巴布韦:“25岁俱乐部”鼓励志愿者
津巴布韦的“25岁俱乐部”是一个固定献血的志愿者组织,成员大多数为16至25岁的学生,他们承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捐献安全的血液。据称,“25岁俱乐部”使该国输血中艾滋病感染率从1989年的4.45%下降到2001年的0.61%。
(责任编辑:韩美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