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9月15日电(张玉清、高德亮、丁建民)自1994年成立至今,济南军区政治部柔道队在国内外比赛中,共获奖牌271枚,其中金牌102枚;6次获得国际军体锦标赛和世界军人运动会团体冠军。柔道队两次荣立集体一等功,2005年被解放军四总部授予“突出贡献奖”。
1999年8月,第二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柔道项目决赛在王显波与斯洛文尼亚选手之间展开。两人水平相当,比赛进行了3分钟仍未分出胜负。王显波瞅准机会,一个突袭,将对手摔倒在地,赢得一分。
就在离比赛结束还剩19秒时,王显波突然坐了下去,表情痛苦。原来,她的腿部肌肉被严重拉伤。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她顶不住了。但经过简单处理后,她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比赛当中。
比赛中,斯洛文尼亚选手乘虚而入,将王显波摔倒。她没想到,王显波猛一用力从她身下翻了上来,骑在她的身上,强忍腿部的巨大疼痛,拼命地摁住对手,咬紧牙关坚持到了最后。
在场的华人华侨不约而同站了起来,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在俄罗斯举行的第26届国际军体柔道锦标赛中,由于先出场的队员只获得了银牌和铜牌,夺金牌的压力就落到了最后出场的队员王静玲身上。
首战,王静玲就遇上了东道主选手。对手招法凶狠,一上来就扭住了她的胳膊。她的肘关节被扳得直响,可她还是忍着剧痛,咬牙挺到第一回合结束。
“能不能坚持?不行就放弃,”教练问。“行!”王静玲的回答没有一点犹豫,尽管从台上下来,她的胳膊已经疼得不敢动了。
在教练、队友以及中国留学生的呐喊助威声中,王静玲又上场了。她越战越勇,终于用抱压技术制服了对方。随后,经过简单治疗,她继续参加比赛,5战5捷,最终夺得金牌。
比赛刚结束,王静玲便猛地扑到教练怀里,哭着说:“教练,我没有给你丢脸。”教练激动地说:“你给祖国争光了!”
然而,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决定了只有少数人才能像王显波、王静玲这样登上金字塔塔顶。为了国家和军队的荣誉,柔道队的许多运动员甘当人梯。
运动员刘冬辉因为严重的运动伤而不得不告别赛场,教练找她谈话时,她却说:“我可以离开赛场,但不能离开训练场。让我给战友们当陪练吧。”
张静华,一个很有天赋的运动员,与悉尼奥运会铜牌得主王显波同一级别。教练从比赛的全局出发,让她给王显波当陪练,她愉快服从,毫无怨言。她说:“反正都是我们自己的荣誉,谁拿奖牌都一样。”
每一位队员的成长,都离不开柔道队这个大集体的培养。
来自沂蒙老区的运动员魏向军身高2米08,体重150多公斤。尽管平时饭量不小,但他在晚上睡觉前仍感到肚子饿。得知此事后,教练和队领导专门为他制订了食谱,每天晚上9点准时为他加餐。尤其是在大赛前,为了保证他有充沛的体力,炊事员在每天加餐前都征求他的意见,保证他吃得好、吃得香。他个高体重,队里没有人能给他当陪练,队领导便引进几个“大块头”陪他练。
2006年4月,魏向军不负众望,获得了100公斤以上级的全国冠军。
由于长期的艰苦训练和比赛,许多队员患有伤病。柔道队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拿出十几万元钱为6名运动员做了膝关节手术。
现任柔道队干事的王华曾获得过全国女子青年柔道锦标赛冠军。在一次比赛中,她的膝关节韧带撕裂、半月板断裂。队领导多方联系,找到一家医疗技术过硬的医院为她做手术。手术那天,教练吕苗苗放心不下,穿上白大褂守在手术台前,直到手术顺利做完。
王华出院后,坚持要返队参加训练,队领导考虑到她的身体已不能适应大运动量的训练,便安排她当了政工干事。
队员高峰特意将手机的最后4位号码选为“2008”。这位雅典奥运会铜牌得主发誓要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取金牌。
和高峰一样,柔道队的队员们都把目标锁定在了“2008”。
张静华一心扑在训练上,每周只有星期天下午可以自由支配,不知不觉成了大龄青年。回老家探亲时,父母一再问她的个人婚事,她急了,从牙缝里挤出3个字:不想谈。父母还以为她的神经出了问题,非要带她去医院看看。
2005年底,经别人介绍,张静华认识了一名医生,见面后双方都感觉不错。后来,这名医生主动约她吃饭,可打了十几次电话,张静华都因为忙着训练抽不出空来。一气之下,这名医生给她发了一条短信:“你如此热爱柔道,那你嫁给柔道吧!”
女队员吴树根入伍第二年参加全国锦标赛48公斤级比赛便获得了亚军,以后她又接连在大赛中获得名次。一些省市柔道队和体育学院的教练悄悄前来挖人,有的抛出年薪几十万的待遇,有的许以房子等条件。面对诱惑,她说:“我是一名军队的柔道队员,我的事业永远在军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