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九月十五日电 题:武汉国际航线为何难以为继?
——访东航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玉华
记者 全安华
今日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一架“楚燕”MU213/4航班缓缓升上蓝天,两个半小时后它将轻盈的降落在韩国首尔。 这已是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第二十次执行该航线任务,而这次起飞又将给该公司带来十多万元人民币的亏损。
日本、韩国近年来与湖北省的经贸往来十分活跃。为加强国内外联系,吸引更多韩国的游客观光旅游,二00六年四月,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开通了武汉直飞韩国首尔的航班。这也是华中特大城市武汉目前唯一一条从空中走出国门的航线。“武汉到首尔这条线是飞一次亏一次,但我们只能咬牙继续坚持。”该公司总经理赵玉华无奈地表示。
赵玉华分析,一个国际航班的平均上座率要达到百分之四十左右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每班一百多个座位的国际航班在武汉的平均上座率才百分之十左右,每飞行一次就要净亏十多万有时达到几十万元人民币。所以从一九九八年至二00六年的八年时间里,武汉天河机场先后开通的十五条国际航班线,皆因巨额亏损难以为继而被迫停航。
其实武汉并不是经济不发达。据了解,天河机场作为中国国内六大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于一九九五年四月建成投入使用。近十年来,机场客流快速增长,旅客吞吐量已突破五百万人次。武汉市航空口岸在华中地区率先取得落地签证权,仅二00五年在武汉签证就达到了十四点三万人次,每逢春运、黄金周客流高峰期,天河机场都是超负荷运行。由此可见,武汉作为航空枢纽的地位十分重要。
赵玉华认为,国际航线经营难以为继,是因为每开通一条国际航线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培育这个市场,但这个庞大的前期投入谁都不敢轻易来承担,因而造成国际航线时开时停时间不固定,乘客难以安排行程,最终导致武汉本地的公商务出境人员和出境旅游团大都选择了从异地航空口岸出关,形成武汉航空口岸的恶性循环。
赵玉华告诉记者,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支点不能没有国际航线。国际航线越多,航空业越发达。而航空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生产环节的一部分。航空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一体的,是地方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作为一个城市的基础产业,发展不好就可能成为制约整个经济的瓶颈。
东航武汉公司是以武汉为基地的航空公司,其前身就是武汉航空公司,目前运营着近七十条航线,占武汉航空市场百分之三十三的份额,对武汉航空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去年年底,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对武汉公司实现了绝对控股,由原来的控股百分之四十上升到百分之九十六。绝对控股使产权明晰,打破了因股本结构不合理而导致权责不清、管理不科学的行业通病。建立了更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不但解决了包袱问题,还使拖欠的一点五亿元资金迅速到位。
同时,东方航空集团对武汉公司资源进行重组,充分发挥集团规模优势,改变经营思路,使公司的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该公司目前每年以三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递增。
“当然,本地政府的支持是武汉航空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内因和外因的结合才能让航空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赵玉华说。
今年八月二十四,武汉市交委、市政府口岸办、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武汉航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奖励办法》,规定航空公司在该市新开直飞的国际航线,第一年客运航线可得到每航班两万元至十万元不等的奖励,国际经停航线第一年还可全免飞机起降费用。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为此设立专项资金五千万元。
尽管国际航线目前亏损,但赵玉华信心十足地向记者表示,三年内东航武汉公司将陆续开通武汉至国内航线八十余条,以“一票到底”的方式陆续开通武汉至洛杉矶、伦敦、法兰克福、悉尼等多条国际航线,实现城市之间不直接通航的航班在武汉转接,并向大型枢纽迈进;五年内,逐步新增波音或空客系列飞机十八至二十架,平均每年新增三至五架,力争二00九年机队规模总量达到二十八至三十架;同时,该公司占地两百亩,货物吞吐量达十五万吨、具备独立安检系统的货运中心正在加紧筹建,飞机维修中心也将筹建。
赵玉华相信,届时武汉航空港必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全国第四大枢纽机场,从武汉飞往世界各地将不再是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