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长春9月15日电(记者周立权)9月15日,2006年“9·16国际臭氧日”纪念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大会回顾了15年来,我国履行国际公约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也再次向世界表明,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将努力实现2007年7月1日前,完全淘汰消耗臭氧层两大类主要物质——氯氟烃(CFCs)和哈龙的履约目标。
本次大会由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吉林省人民政府组织召开,旨在庆祝第十二个国际臭氧日。同时研究如何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的工作部署,而主要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氯氟烃(CFCs)和哈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冰箱、空调、电子产品、灭火器材、烟草、杀虫剂等产品的生产或使用过程中,都会用到,如不淘汰,会破坏大气臭氧层,进而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
据了解,自1991年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我国政府通过建立履约管理机构、逐步制定完善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政策法规,并大力推进替代产品的发展,因此保护臭氧层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中国应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完全停止氯氟烃(CFCs)和哈龙两大类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为了表示中国保护臭氧层的决心,中国毅然将这一日期提前到2007年7月1日。
据悉,吉林省、深圳市等12个省市,在2006年7月1日前,都基本淘汰了氯氟烃(CFCs)和哈龙,比全国提前1年实现履约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