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四来(左)正在专注地检查本公司生产的微钻产品。
本报记者 田豆豆摄
亚科微钻(湖北)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PCB精密微型钻头和铣刀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从2003年9月创办至今,该公司年生产能力已达20万支微钻产品,年产值1100万元。
公司的创办人是湖北省通城县七里村的一位外出务工青年,名叫郑四来。
外出务工,从“打工仔”到老板
今年30岁的郑四来,昔日是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1993年,他揣着50元钱,挤上了前往深圳的列车。
没有任何特长的郑四来,在深圳干过保安、服务生。在某港资企业做仓管员的一次经历令他终身难忘。当时,他到公司高级管理员工作的写字楼找洗手间,一名主管竟呵斥道:“你是什么人?也到写字楼上洗手间?!”郑四来默默地走了,心里却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成一技之长,干成一番事业!
从此,郑四来自学市场营销专业,终于获得了大专文凭;向广东、福建的员工学方言;每天坚持看新闻,与白领多接触、多学习。两年后,他凭专业文凭和一口流利的粤语、闽南语,应聘到另一家港资贸易公司,由于业务出色,逐渐晋升为总经理助理,工资待遇由开始的每月3000元上升到1万元。
但郑四来没有满足现状。1998年,学会了跑业务的他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工作,以高息借到几万元,在深圳注册锦天宏电子有限公司。当时,同在深圳打工的哥哥姐姐都劝他,“一个乡下伢干成你这个样子,就很不错了,还瞎折腾搞什么事?”香港老板也再三挽留:“如果嫌薪水少,我再给你加薪。”但郑四来没有回头。
创业之初,郑四来既当老板,又当员工,跑单、拉货、送货,都是一个人干,体重3个月内下降了9公斤。累时、困难时,他也想过放弃,但一咬牙,挺过去了。业务逐渐做大,1999年他又顺利申请到美国杜邦公司菲林产品中国总代理权。经过3年积累,公司的净资产达到1500万元。
回乡创业,与乡亲共富
正当郑四来在深圳的事业蒸蒸日上时,2002年,响应通城县委发出的邀请,他踏上了回乡办厂之路。也就在这一年,经过党组织考察,郑四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3年春节,郑四来请准备南下打工的大姐夫同他一起在村里办塑胶厂。姐夫说:“你没发烧吧,放弃深圳赚钱的机会,又跑回穷山沟干什么?”郑四来说:“家乡为什么穷?就是因为乡亲们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我是通城人,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给家乡人‘洗洗脑’,帮家乡致富?”
为了示范,郑四来决定把企业办在村子里。塑胶厂建成获利后,他决定去深圳寻找高科技含量的新项目。可一些村民认为郑四来办工厂当老板,发的是个人财,乡亲没多少实惠,拒不相让厂房地皮。有的村民还跑到郑四来家里哭闹,将一瓶农药泼洒在地上,将郑四来70高龄的老母亲吓晕了过去。
听到这个消息时,郑四来在深圳的微型钻头项目谈判正进入胶着状态,他跑回酒店房间里,蒙在被窝里放声痛哭。冷静下来后,他决定先回家说服乡亲们。
郑四来逐个拜访了有情绪的农户,畅谈回乡创业的目的、企业发展的前景,解释先富共富的道理,一些村民想明白后向他道歉,表示支持。
新的机器、厂房,身边的就业机会,让乡亲们的观念日益进步。教育孩子时,妇女爱说:“像郑四来那样才叫有本事!”在郑四来的影响和带动下,七里村乃至通城县的在外务工青年纷纷回乡创业。如今,通城县共引进外出务工人员“回归”项目386个,占招商引资项目总数的96.1%,引进资金10.8亿元,占招商引资总额的87.3%。
“要想富,先修路”,郑四来回乡后,首先出资2万多元,带着村民将路面拓宽到了8米。七里村村民常年饮用水质较差的地下水,一些人甚至得了结石病。2002年10月,郑四来又出资帮助村民引山泉水进村,使大家用上了自来水。
为了让贫困家庭学生不再像自己一样过早辍学,郑四来先后资助4个孩子上大学。1997年、2004年,他分别为七里小学、通城一中建设捐款。
谈起回村办企业,郑四来说:“微钻公司开在村里比在深圳成本高多了,物流、信息流都不够畅通。如果只求个人发财,我没必要回家乡,回来主要还是因为感情因素,把家乡的事当自己的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