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云父亲郭太祥站在破烂不堪的房屋前,思考着郭云的丧事如何办。
本报特派记者 胡利 摄影报道
郭云终于“回”到了家乡。前日晚上10时40分,曾在广州中山大道人行天桥上抛下无辜小女孩任湘、后又跳天桥自杀的贵州青年郭云的骨灰,历经2000多公里行程后,终于被父母带回了纳雍县雍熙镇黄包包村的家中。虽然迎接骨灰的场面特别冷清,但左邻右舍并没把郭云当可恶的凶手看待。
昨日下午,关于郭云骨灰下葬的准确日期仍未敲定。
回家
一路风尘一路冷清悲恸
跋涉千里竟“止”于家门
9月13日下午3时56分,郭云父亲郭太祥、母亲龙从珍、姐夫张志,带着郭云骨灰坐K192次列车自广州火车站向贵州驶去。路上,郭太祥很少说话,靠在窗边眼睛直盯着远方,而龙从珍总爱下意识地抬头看看自己睡的中铺,因为她把郭云骨灰放在床头上。
14日下午1时37分,列车稳稳地停靠在贵阳火车站。下午2时30分,郭太祥一行转车坐上了回老家纳雍县的长途客车。
14日晚上10时05分,在纳雍县城下车后的郭家老少,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家而去。离郭家大门大概10米处,是一条宽不过一米的小水沟,越过小水沟上的木板桥,就可通过小路到达郭家大门。
10时30分,龙从珍来到木板桥边。昏黄的路灯映射下,闻讯而来的六七名亲友,早已拿着尚未拆封的鞭炮等候于此。但郭太祥制止了众人放鞭炮,还叫龙从珍先不要过桥。
接着,郭太祥叹息着走进家门,很快就拿来一段红布铺在木板桥上。铺毕,郭太祥率先迈着大步踏过桥去。龙从珍跟了过去,亲友也跟了过去,一切都没有声息。龙从珍要进大门的瞬间,被郭太祥猛然挡在大门外,并示意其把装有骨灰盒的编织袋放于大门外的地上。
10时40分,见妻子按自己的要求做了,郭太祥舒了一口气坐下休息。“按道理,确实该放鞭炮迎接郭云亡魂回家,但郭云是在外面‘凶死’的,非正常死亡,不宜在深夜放鞭炮‘接魂’,何况放鞭炮会惊醒不少邻居。在外死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照习俗不得入大门内治丧,只能在主屋外或屋边上治丧。否则,对死者家属会不吉利。”
在离家门两米开外,是亲友布置好的简易灵堂,一块长长的塑料布正随风飘荡。
昨日下午,郭家门前多了几位亲人、邻居,这个冷清了许久的家热闹起来。一夜未眠的郭太祥里里外外张罗着。他说,等到按郭云的生辰八字确定好葬期后,就会为郭云买一副棺材装殓骨灰,那时会让左邻右舍点响鞭炮。
往事
本想回家盖房娶妻生子
“一笔账”使郭云再离乡
郭云的成长轨迹其实很简单,今年28岁的他,7岁时开始在黄包包村小学读书。读到二年级,郭太祥将其转到了教学质量不错的纳雍二小。自该小学,郭云考入了纳雍二中读初中。初中毕业那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的郭云填报了中专,“结果却名落孙山”。
郭太祥想起一件关于与儿子算收入账的事,认为内地与沿海的收入不对称、就业环境差距大是郭云再度选择离乡打工的真实原因。郭太祥说,郭云离家前,他曾要求郭云不必再外出打工,完全可以去县城租房开一个修理铺,靠跟别人修电器过小日子。“郭云善修电子产品,手艺精,我相信他能行。”
可郭云跟父亲又算了一笔账:“靠在家乡修电器过日子,就算生意好,每月的纯收入也少得可怜。”郭云告诉父亲,他在深圳上班的电子厂规模很大,每月月底能领到800多元到1000多元不等的工资。除开生活开支,每月存数百元不成问题。
见账算得有道理,加上自家田地“产量急剧下降”,郭太祥便改变了留下郭云的主意,期望郭云三年两载后,能带一定的资本返乡定居。
然而,今年8月10日左右,离家打工七八年的郭云自深圳回家,打算在家建栋新房娶媳妇;8月31日上午9时许郭云再度离开纳雍,于9月2日早上5时48分到达广州;当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他自天桥扔下小任湘后,自己飞身一跳离开了世界。
宿命
血的事实断不了“城市向往”
接力打工仍是农民唯一出路
据张志等人介绍,郭家是一个不幸的家庭。郭太祥夫妇原本生育了郭云及另外的四兄妹,郭云是老五。郭云的二哥郭华平(化名),在10多年前因患“风寒病”离世。
分家居住的大哥郭华章,有5个孩子,最大的一个是女孩,叫敏敏(化名),今年20岁。经记者了解,敏敏在幺叔郭云的骨灰从广州启程回家的当天,就作出决定去福州打工。“主要是家里供不起她上学。”
“敏敏有四弟妹,不去打工能拿什么补贴弟妹。”敏敏亲属说,敏敏再度出去打工,毫无疑问和家庭经济极其困难有关,是被逼上梁山的一条出路。郭华章现在唯一的期望是“敏敏在外打工期间能平安,工资少点也无所谓。”
正视
农民工不是简单劳动力
除了气力更有血肉心理
在类似郭家的农村,年轻人要走出大山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读书考学校;二是当兵;三是出门打工。“敏敏选择了后者,但愿她能闯出一条路来。”
据介绍,纳雍县外出打工的民工主要分两类:一部分是靠自己找工离家的;一部分是靠劳务部门牵线对外输出的。该县县委宣传部有关人员表示,纳雍的总人口为75万人,广东企业非常看好这里民工的素质,去年有200多家企业先后到纳雍招工。少则招几十人、上百人,多则招上千人。
针对郭云事件,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万向东认为,郭云伤害他人和自杀的行为,说明仅仅关心民工的待遇和生存环境是不够的。关心民工并帮助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刻不容缓。现在不少民工所在的用工单位,把民工当作简单的劳动力对待,很少关心民工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应改变这一现状。如果民工输出方和用工单位都注重对民工的心理进行呵护,“郭云式的悲剧”就会避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