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目中的幸福生活赵睿
《中华工商时报》援引调查机构盖洛普的数据称,中国消费者的总体满意度(相当于“幸福指数”)在过去十年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按100分为满分,1994年的“幸福指数”为69分;1997年最高,达到71分;十年后2004年的指数却降到了67分。
中国人的满意度数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首先,人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随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同步改善。我们在注重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创造精神生活,仅用GDP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不充分的。其次,国家未来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的改善。
《北京青年报》刊载报道称,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经济无忧是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源泉。
调查分析认为,财富与幸福并没有绝对联系,经济是感到幸福的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主导因素。不过,该报道同时也指出,与“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刚好相反,无论居住在城镇还是农村,他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都是———贫穷,分别有54.6%的城镇居民和66.4%的农村居民都认为贫穷是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另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较而言,更多的城镇居民因为住房条件差(39.5%)、家人或亲戚朋友失业(38%)、工作状况不如意(27.2%)而感到不幸福;更多的农村居民因为健康状况(26.9%)、儿女问题(15.5%)、缺乏知识和技能(10.7%)感到不幸福。
横向比较方面,《重庆晨报》报道称,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大排名,近日出炉了一份“幸福指数报告”。其中,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荣登冠军,中国排名第31位。非洲国家平均成绩最不理想,包揽了最后10名中的7位,津巴布韦更成为倒数第一。
<责任编辑:张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