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两个梦:改变贫困 造福乡亲
法制网记者胡新桥
9月6日,湖北省通城县麦市镇七里村。亚科微钻(湖北)有限公司厂房内,22岁的工人吴雄在忙碌着。
吴雄高中毕业后,南下打工半年即回乡务农。 “在外挣钱不易。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拿1000多元,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这多亏了郑总啊!”
吴雄所说的“郑总”名叫郑四来,共产党员。郑四来南下打工十年后,回家乡投资办了这家公司。从此,50多名乡亲像吴雄一样,命运发生了变化。
从怀揣50元南下拼搏的打工仔,到资产千万、回乡创业的富翁,从一名懵懂少年,成长为中共党员、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30岁的郑四来走过的路,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一)
1976年一个冬夜,通城县麦市镇七里村一个贫困的农户家传来婴儿的啼哭声,这家第四个孩子出生了。
然而,孩子的出生,不仅没能给全家带来欢乐,反而让父母又添愁容。抚养三个孩子已让家里入不敷出,这第四个孩子怎么养活?
听说郑家的婴儿没奶吃,病恹恹的,不知能不能养活,朴实的村民们十分焦急。村里十三个有奶水的妇女将婴儿抱来,轮流喂奶。
看到孩子吃着四里八乡乳母的奶水,一天天摆脱饥饿的威胁,村里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十分感动。他给孩子取名郑四来,希望孩子长大后记住乳娘们的恩德。
十三个乳娘的甘甜乳汁,注入郑四来的意识深处,使他自小就对村民们怀有报恩情结。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造福乡亲,是他幼时就有的两个梦。
(二)
1993年,17岁的少年郑四来怀着梦想,拿着哥哥在深圳打工的地址和自己做小工挣的50元钱,挤上了去深圳的火车。
初到深圳,郑四来只能睡桥洞、躺香蕉地过日子。经哥哥多次求情,他到一个台资企业做了保安。由于个子矮小,没一个月老板就把他辞退了。
不久,郑四来又在另一家企业当了保管员。一次,他到公司写字楼上洗手间,刚到门口就遭到主管大声呵斥:“打工仔,你有什么资格到写字楼上厕所?”此事深深地刺痛了他。
从此,郑四来顽强苦学,拿到市场营销专业大专文凭,应聘进了一家香港贸易公司。经过打拼,他受到老板器重,担任了经理助理,月薪涨到1万元,由此迈出坚实的一步。
那个时候,郑四来心中的梦想被激活了: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挣大钱改变家庭现状。
1998年8月,郑四来借了几万元,谢绝香港公司再三挽留,在深圳注册了锦天宏电子公司。1999年10月,他申请到美国杜邦公司产品在中国的总代理权。通过3年积累,公司净资产达到1500万元。
父亲病危,郑四来匆匆赶回家。父亲临终前对他说:“有了出息,一定不要忘了家乡的父老乡亲。”
悲痛之时,郑四来心中又一个梦想被父亲激活:让乡亲们都能挣到钱,改变贫困面貌。
(三)
2002年底,通城县委主要领导来到深圳,希望郑四来回家乡办厂。回家乡办企业肯定要承担一定风险。但因为心中的梦想,郑四来爽快地答应了!
2003年春节,郑四来叫住了准备南下打工的大姐夫,请他一起在村里办塑胶厂。姐夫说:“你没发烧吧,放弃深圳赚钱的机会,又跑回穷山沟干什么?”
姐夫打工多年,好不容易学到一门技术,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郑四来要他将这一切放弃回山沟里共同创业,心情可以理解。但新办企业需要他这样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郑四来就拿话激他:“你在外,永远只是个打工者,回来就能当老总!我决心已下,你不干我也要干!你要没有本事就出去当打工仔吧!”
姐夫留了下来。郑四来当时在心里发誓:一定在家乡闯出片新天地。当年,他用10万元买下村礼堂,开始了创业。
塑胶厂投产当年获利30万元后,郑四来又开始谋划上高科技项目,并南下寻找项目和人才。
(四)
新项目在征地筹建厂房时,少数村民不理解,认为郑四来瞎搞,夺他们饭碗,不愿出让土地。有人谩骂他的老母亲,甚至将大粪泼到他家。一位大嫂还将农药泼在他母亲房里,哭闹着要与他母亲同归于尽。卧床不起的老母亲被吓昏,抢救了3天3夜。姐姐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地说:“老母亲差点陪上老命了,你到底图什么呀!”
这时,郑四来正在深圳为“亚科微钻”项目奔波。是迎难而上,还是半途而废?郑四来想,过去打工吃了那么多苦都没退缩,现在能退?他决定先放下深圳的谈判,把家里的问题解决好。
从小到大,郑四来从未惹母亲生过气。回家后,他跟娘坐到一起,谈创业的艰辛,谈他的理想,终于使娘理解了。同时,他还找到那位大嫂,谈了他的想法和办企业的目的。
为求得乡亲们理解,郑四来决定先投资建厂房。这样虽然增加企业风险,但能化解乡亲们的疑虑。他向乡亲们立下军令状:不办家像样的企业,誓不罢休!在各级领导和乡亲们全力支持下,2003年6月,2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如期竣工。
此后,郑四来再到深圳。经几轮艰难谈判,终于将PCB微型钻头高科技项目拿到手。这个项目引进瑞士高精度自动化设备,是我国目前惟一生产此类产品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2003年9月,投资1000多万元的一期工程投产。
在外务工的老乡们,也循着郑四来回乡创业的足迹,纷纷回家乡投资办厂。到目前,全县回归项目31家,投资达6亿多元。在郑四来的带动下,通城县回归创业成了一道风景。
企业有效益后,郑四来努力扶持家乡公益事业,为通城一中捐款5万多元,还为村里打水井、修路捐资,帮扶村里贫困家庭,帮助了80多名老乡就业。(责任编辑:杨凯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