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乾郎教授在论坛上发言
中国台湾网9月16日北京消息“200多年前台湾就有30多人到过北京做交流。”“200多年前没有传真机,乾隆皇帝的‘面条体’书法是怎么传到台湾很多寺庙的匾额上去的?”从事中国建筑研究和教育的李乾郎教授的发言为“台北、北京城市文化高峰论坛”带来了很多深刻、幽默的观点。
“日本宿舍”做文化场馆是青年的教材
台北与北京的文化交流往来两百年前就很活络了。台北的很多寺庙的匾额都有乾隆皇帝的方块印,其实我一直很纳闷“200多年前没有传真机,乾隆皇帝的‘面条体’书法是怎么传到台湾很多寺庙的匾额上去的?”而且清朝时台湾出过30多位举人,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到过京城参加过殿试的哦!李乾郎教授两地渊源的开场白就引得一阵笑声。
台湾的建筑虽然存有荷兰、日本的因素,但骨子里还是保存了中原文化的DNA。虽然台湾是长江以南的城市,但城市居然是北京的正方形构架,格子状街道和建屋看风水等都是标准的北京性。其实像“日本宿舍”等一些有“屈辱历史”的外国建筑被保存,甚至作为文化场馆的利用,并没有削减台北的中原文化,反而是台北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稀释能力的体现。在韩国可能采取“眼不见为净的全面拆除政策”,在大陆也可能被称为“反面教材”,我们是在用它向年轻人展示那段屈辱的历史。李乾郎教授的精辟论断为他赢得了阵阵掌声。
只有有故事的城市才能孕育出伟大的艺术家
他还说,台北的历史古迹保存和城市的发展也存在很多矛盾。台湾的土地是私有的,怎么能让资本家在他个人的土地上保存公众性的古建筑,而放弃赚钱的念头呢?他们当然不会放弃赚钱的念头,这时候用我们大陆的话说就是要用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展“土地解放运动”,将私有变成公有。比如,在古建筑上建一座高楼(如图二),在台湾看到这样三部分组成的建筑千万不要奇怪,它的下面三层是对公众开放的,中间部分是政府管制下修建的,最上边部分是政府允许个人私有的。还有台北故事馆,就采取民间私人认养的办法,虽然之前它荒废成了“鬼屋”,但这本身就是故事,谁不期待里面住着美丽的女鬼?只有有故事的城市才能孕育出伟大的艺术家。
最后,他说“今天能来北京参加这个交流我很高兴,能站在这里演讲我更诧异和羞愧。因为我这样搞城市建筑工作的人常常给文化局出难题,前文化局长龙应台女士就被我搞得很头痛。当然我觉得也正是有我们这样的人存在,才让台北变成了一个历史性、文化性浓重的国际大都会。”(于晓亮)(图二)
进入专题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