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因救治条件差,对伤病的中华白海豚工作人员只能用木船运回大海放生。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整体造型。
可爱的中华白海豚。
今年4月,本报独家报道了珠海将建国内唯一中华白海豚基地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昨日获得最新消息,备受关注的国内唯一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基地规划方案日前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局验收,素有“海上国宝”之称的中华白海豚第一个家整体造型正式出炉。
目前,基地正在办理报建手续,力争年内动工。建成后的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将集管理指挥、科研、救护于一身,建成后一次可对4只白海豚实施救护。
小资料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生物,也是中国海洋鲸豚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唯一以中国名字命名的海洋豚类。
珠江口珠海及周边海域仍是我国中华白海豚最大的群体栖息地,目前国内中华白海豚总数约2000头左右,其中珠江口水域约有1000头~1400头,但受浅海围垦、水下爆破、水质污染等影响,其数量在急剧减少。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范围为内仃伶以南、桂山以北、淇澳岛以东、香港大屿山以西,总面积460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唯一专门针对中华白海豚实施保护的国家级保护区,约有中华白海豚1000余头,是我国分布数量最多的区域。而将建的基地选址位于珠海市东澳湾,占地8675平方米。
基地建设一期方案完成
据保护区高级工程师万焕通介绍,该基地规划方案已经完成,基地整体形似临海而起的“三角绿舟”。基地主体建筑由办公楼、综合楼以及白海豚救护中心三部分组成,集科研、救护、生态旅游等为一体,外围配套建设景观步行道和具有观光性质的码头。
根据规划,沿海面设有景观步行道,同时利用原有的码头改造升级为具有一定观光作用的码头,为基地后续的旅游观赏开发预留条件。把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实现回归海洋,回归大自然的整体生态特征。
据了解,此次完成的规划为基地建设一期方案,预计远期二、三期建设将逐步完善海域配套设施建设,并逐步转入尝试繁殖计划。
一次可救护4只成年中华白海豚
此前,该保护区陈加林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目前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生存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发现伤病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工作人员只能用小木船运回大海,而无条件救治。因此基地建设首期将建救护中心。救护中心在结构功能上,采用了高性能环保材料和安全性构造,室内恒温恒湿,符合白海豚生活习性。
救护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暂养池、恢复池和救护池三部分(不具备表演池),以后保护区管理局接收到的病豚可在此集中养护。
据高级工程师万焕通介绍,为保证水质安全,救护中心用水将统一取用离东澳湾海岸线150米开外的海水,经特殊净化,酸碱度、大肠杆菌数等10多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才能排入水池。
按目前的设计规模,基地的救护中心一次最多可实现对4只成年中华白海豚的救护。考虑到东澳湾水深不够、容易搁浅的情况,治愈后的中华白海豚将通过专门途径送往其他安全海域放生。(文/图:记者陈治家通讯员万焕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