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动柜员机
记者 彭晓芸
【释义】
ATM是英文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缩写,即自动柜员机。利用柜员机盗取钱财的诈骗于近五年来猖獗,之后这种犯罪形式越来越复杂,比一般的小偷小窃技术含量高,一旦作案成功,“回报”也相当丰厚,大把大把的现金就从那个神秘的柜员机里面,从您的账户中转移到作案人员手里,其高效神速的便捷让犯罪分子简直像掌握了印钞机一样上瘾,因此利用柜员机进行犯罪的活动在很长时期内仍然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财物安全问题。
【特征】
一般来说,利用自动柜员机进行诈骗的案件具有系统化、智能化、跳跃式流窜作案的明显特征,如下几种目前较为常见:
手段一:高科技窃卡号密码。常见的在自动取款机上端放置摄像仪器,窃取持卡人的卡号和密码,然后制造假卡,通过电话或网上银行大肆划款。最新盗取密码手段是在键盘上安装盗码器,它能贴在银行提款机的按键上,事主通过此盗码器按下密码后,会被自动记录下来。假键盘背面是一个制作精细的电路板,甚至还有小液晶屏幕。假键盘背面的电路板可以将取款人输入的密码直接发射出去。作案者选择在光线昏暗的晚上安装,隐蔽性很强,取款人一般很难发现。
手段二:设计吞卡假象行骗。作案人在插卡口内安插金属钩、贴双面胶等物品,一般在晚间作案,给持卡人造成吞卡的假象,待客户走后,再将卡使出,达到盗取银行卡资金的目的。
手段三:利用假银行卡插卡槽作案。ATM机上假的插口固定在原来真插口的位置,你不知道就把银行卡插入假插口,而假插卡槽内部有一个卡的资讯读写装置,可以复制卡上全部信息。
手段四:封堵取款机出钞口。犯罪分子在自动取款机的出钞口处设置障碍物,与柜员机出钱口的大小一致,且颜色相近,持卡人在夜间不易察觉。持卡人完成正常操作后仍不见现金吐出,很可能就此离去,犯罪分子会立即“代劳”。
【案例】
2005年10月27日晚,在惠州市某ATM柜员机拿了款的李先生刚想取出银行卡时,背后一名等候取款的男子撞了他一下:“你掉了100元钱。”心存疑虑的李先生弯腰把钱捡起,回头取卡离开,随后发现此卡非彼卡。原来在其取款时,旁边一男子已偷窥到密码,其同伙扔下100元引开李先生的注意力,趁其弯腰之机把事先准备好的无存款的银行卡插入出卡口。警方找到卡时,账户上已被划出近15万元人民币。重庆市民张某在当地观音岩工行柜员机处取款时也中此招,卡被调包,仅仅因为弯腰捡了地上的10元钱,失窃38万余元!
同年,四川达城警方也陆续接到类似报案。经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对象多为中老年储户,他们在储户取钱过程中,采取分散其注意力的手法,将其储蓄卡调包,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储户和银行工作人员将这伙人称为“柜员机幽灵”。
“柜员机幽灵”系列案件被市区两级公安机关列为挂牌督捕案件,9月3日,通川区公安分局抽调20余名民警组成了专案组。9月14日下午7时许,达县县委招待所附近一柜员机前,一中年女储户遭遇“幽灵”黑手。专案组紧急调整警力,对城内各柜员机进行监控。15日下午4点20分,在对华夏大厦对面的柜员机进行监控时,两民警终于发现了“柜员机幽灵”的踪迹。当随后,专案组顺藤摸瓜,于19日下午5时许,在西胜农贸市场一私人茶馆,将准备购买毒品的犯罪嫌疑人朱忠胜抓获归案。
提醒
●在使用自动柜员机取款时,一定要警惕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或微型摄像机探头;输入密码时应用左手遮住密码按键,以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机器吞卡看仔细。自动柜员机如发生吞卡现象,不要立即走开,因为机器遇到短暂通讯故障等问题会出现“假死机”,这时机器实际正在待机状态。所以,应耐心等待数分钟,判定确实吞卡后,再与银行联系处理。
●公告也应辨真伪。对于柜员机前的各种公告、通知要辨明真伪,必要时,应和银行取得联系,以防止上当受骗。
●乱扔凭条不足取。对于自动柜员机吐出的取款凭条,许多用户一般是随手扔掉。这些凭条上有取款卡号、金额等信息,如果被坏人捡到,会影响存款的安全。同时,柜员机凭条作为个人取款的凭证,可以记录家庭开支流水账;如果事后发现取款与存折登录不符,可以凭此向银行查询。
●最后一条,千万不要贪小便宜,谨记在银行您没有丢钱这回事,有也是小事,千万莫因小失大,如果真的一定要捡回地上的钱,请办理好您的业务再取也不迟。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来源: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