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记者吴宇宸)本月20日,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成都召开。昨日下午,在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的住所甘露堂,包括宗性法师本人、大慈寺方丈大恩法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冯修齐和四川省社科院副教授向世山在内的4位佛学专家讲述了玄奘生活中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事。 玄奘并不是《西游记》中唐僧那样唯唯诺诺的胆小形象,而是一个坚毅、诚信的佛学家、翻译家和旅行家,而他在成都生活求学的5年,为他产生去印度取经的想法奠定了基础。
玄奘生活在隋唐之交,当时战乱四起,社会动荡不安,而成都却社会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许多高僧在成都讲经,弘扬佛法。史料记载,玄奘13岁时,就因为弘扬佛法的远大志向打动了考官而被破格录取为沙弥。
“隋唐时期的成都,佛教十分兴盛,年轻的玄奘选择到成都,可以说是很有远见的。”宗性法师讲,为了更好学习佛法,玄奘和二哥长捷法师从洛阳来到成都,开始了在成都的求学历程。
玄奘20岁时(古时以虚岁计算,史料记载为21岁),他到了受戒的年龄,于是在成都进行了受戒仪式。“但是受戒地点现在还存在争论。”大恩法师说,史书记载玄奘在成都受戒,但是没有提及具体在哪个寺庙,种种迹象表明,玄奘受戒的地方很有可能就在大慈寺。
受戒后,玄奘在成都遍访名寺高僧,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声名鹊起。玄奘在大慈寺升座讲经,博得赞誉,听众多达数百人。但当玄奘学得越多,心中的疑问就越多,觉得很多经书存在矛盾之处,他认为可能是翻译所致,于是他萌发了去印度取经的想法。二哥长捷劝玄奘留在成都这个适宜生活和学佛的地方,但是他还是瞒住二哥,踏上了去印度的漫漫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