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疟疾 世卫解禁滴滴涕
“滴滴涕”、“敌敌畏”等被禁被认为也是登革热流行的原因之一
本报综合报道 带疟疾病毒的蚊子每年导致100万人死亡,面对严峻的疟疾防治现状,世界卫生组织绝定对杀虫剂滴滴涕(DDT)解禁,用于杀灭携带疟疾病毒的蚊虫。
滴滴涕、蚊帐、药品都很有效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艾滋病和疟疾控制的助理总干事阿萨姆巴在美国纽约宣布,世卫组织经过重新评估认为,在室内喷洒滴滴涕是有效快速减少蚊虫引发的疟疾感染的一种方法。
他说,只要使用得当,滴滴涕并不会造成健康威胁,它应该与蚊帐和药品一样成为对付疟疾的有效工具。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至少100万人死于疟疾,主要集中在热带非洲、亚洲和中美洲地区,大部分受害者是儿童。蚊虫是传播疟疾的最主要途径。
同样通过蚊子传播的还有登革热,近年来在东南亚流行趋势加重。专家称登革热流行的原因之一是“滴滴涕”、“敌敌畏”、“六六六”等高残毒杀虫剂的禁用。
从好用到禁用
一般认为,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了能有效消灭带疟疾蚊虫的滴滴涕,并因此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滴滴涕的使用在上世纪60年代初达到高峰,全年使用量是8万吨。通过使用滴滴涕,肆虐全球特别是热带贫困地区的传染病疟疾几乎被完全消灭,在美国和欧洲得到彻底根除。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森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指控滴滴涕危害野生动物,导致滴滴涕在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被禁。
滴滴涕的几大罪状包括:致癌、导致鸟类繁殖能力下降以及蚊虫产生抗药性后使该杀虫剂失效等。
随后很多国家都禁用滴滴涕,至2004年滴滴涕在全球被禁用。有些援助机构甚至明文规定,不资助涉及滴滴涕的项目。
(应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