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予
在藏界,人们时常会提起那些极具权威的鉴定专家,如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刘久庵、谢稚柳,还有史树青、王世襄等,都是文物界的泰山北斗。在古玩市场,总是听到有些朋友在那里沾沾自喜地表白,我这件东西是经过某位老先生鉴定过的,绝对没有问题。 有些古玩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也搬出权威为自己保驾护航,比如说故宫的某位专家花了几万元钱买了我的东西,言外之意,他的东西是权威认可的真品。更有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使用卑鄙手段,企图买通权威为其伪品出具鉴定证明,以期达到欺骗买家的目的。
专家并非全才,人们可以做到一专多能,却不能做到什么都懂。像前几年出现的张大千画真假案,原告浙江中澳纺织有限公司曾在被告浙江国际商品拍卖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所组织的一次拍卖会上购得张大千《仿石山水图》一幅,后经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认定此画为赝品,原告因此要求退货,并要求赔偿损失费105万元。有意思的是,另一位鉴定大师谢稚柳先生却认定此画为真品,这就给法官出了一个难题。
徐邦达先生是中国书画鉴定界的泰斗,号称徐半尺,所谓半尺,指的是先生在鉴定字画时,打开半尺即可知真伪。谢稚柳先生也是中国书画界的权威,其威名不亚于徐邦达先生,特别被南方同仁所推重,民间亦有“南谢北徐”之说。
两位权威对同一张画做出相反的结论,而且各有各的充足理由,这场官司实在无法定案,人们不知究竟该相信哪个权威好,甚至于因此而产生怀疑,怀疑鉴定界到底有没有权威。其实人们的误解,原因在于对权威的期望过高,把他们当成了超人,而实际上专家也是人,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也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判断,两位权威之间出现不同意见,应该说是正常现象。
事实上,专家出现失误和错鉴的事例并不少见。如前几年出现的一些大博物馆将河南某地生产的古陶仿制品当真品购进,给国家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至今这些仿品还在仓库里存放无法处理。一些媒体甚至还报道说:“这次购买行动为国家挽救了大批珍贵文物。”
为了尽量减少鉴定中的错误,目前采用的集体鉴定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中国有句老话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有关方面集中部分国内著名专家,并吸收相关学者,对张大千的《仿石山水图》进行认真研讨,通过学术上的争论逐步达到认识上的统一,那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不会长期处于这种无法定案的尴尬局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