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口角,一个小误会,一个本可化解的矛盾,三个花季少年因一时冲动而持刀行凶,结果酿成大祸,遗恨终生。社会上对此类犯罪惯用一个词语概括??激情犯罪。一位法学教授这样定义:“行为动机受到情感支配所引发的犯罪行为。 ”而今年9月仅一个月内,我省就有三名花季少年因小事情而“激情犯罪”。
惨剧:一个月内3起校园血案9月,湖北地区发生了3起校园血案,震惊之余令人扼腕。3日晚饭后,武汉某高校学生张某和几位同学玩电脑游戏时,另一宿舍学生、19岁的陈某持刀刺向张某的脖子。经救治,21岁的张某幸运获救。事后查明,陈与张之间只是因为一点小误会。9日上午,谷城县一中,15岁的高一新生阿杰(化名)遭多名男同学围攻时,拔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一阵乱捅,导致一死四伤。警方调查得知,事件起因可能是外班同学阿强“钟情”该校一名女生,而阿杰与该女生关系不错。阿强曾警告阿杰不得接近那名女生,当天是带一帮同学来教训阿杰的,不幸出人命。12日晚,天门育贤外国语学校班主任刘泽洪到学生寝室查寝时,被本班学生19岁的徐超当场刺死(晨报9月15、16日连续报道)。徐事后向警方承认,怀疑老师在别人面前说了自己坏话,所以行凶。这3起血案,行凶者均为年约20岁的在校学生,受害者多为行凶者的同学、师兄或老师,起因均是一些小事。
调查:行凶动机皆因小事因一点点鸡毛蒜皮的摩擦和误解,他们挥刀刺向自己的同学、朋友甚至老师。是什么让这些花季少年如此残忍?他们为何如此容易“激情犯罪”?曾被校长评价为“品学兼优”的少年阿杰接受采访时说,他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种后果,当时只为保护自己,拿出刀子本是想吓吓对方,没想到捅了过去。19岁的徐超自小家境贫寒,常因交不上学费而中途辍学。当有机会去皂市中学免费读书时,又因成绩出色而屡遭少数同学嫉妒,甚至人身攻击。离开皂市中学到天门育贤外国语学校,拿着校长签字的转班批条却又不能顺利转班,愤怒中的徐超便对班主任持刀相向。已被刑拘的徐超事后向警方交待,怀疑班主任说了自己的坏话是触发自己冲动行凶的动机。类似这种瞬间消极情绪爆发而实施的毫无理智、不顾后果、失去自我控制力的突发性违法犯罪行为被称为激情犯罪。突发性、情境性和意识模糊,是这种新型犯罪的显著特点,其成因与外在因素有关。据了解,激情犯罪不属于我国刑法意义上规定的罪名范畴,但是对于犯罪学研究来讲,“激情犯罪”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已很高,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剖析:学生为何下毒手现代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博士曾说过:一个人无法以意志来控制他的情绪,但是你可以用你的意志来控制你的举止。然而,激情状态下,学生陈某、阿杰、徐超并没有控制住自己的举止。天门高中复读中心副校长李进学推测说,在转班无望并自认为“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徐超内心的焦虑和绝望无处发泄和消除,瞬间作出非理智行为的概率也就很大。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梅志罡告诉记者,冲动者的激情行为主要由于当时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一般动机简单。有时只是被出乎意料的挫折或打击而激怒,产生报复行为,导致激情犯罪。梅志罡还分析说,正因为实施报复行为是出于“合理化”的心理倾向,使大脑皮层和皮下神经兴奋失调,出现许多盲点,导致意识障碍,道德和法律的心理监督功能丧失,把不符合道德和法律的反社会的犯罪行为当成合理的,从而引发惨剧。
出路:加强心理教育防患于未然针对3起校园惨剧,中科院社会心理研究所林春教授分析,目前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使学生更容易冲动。当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没有一个可以宣泄的途径时,容易导致攻击事件发生,最普遍的情况就是自我攻击和攻击他人。为此,林教授建议,家长应和孩子及时沟通,学校也应开设心理咨询课堂,避免师生之间心理交流“断链”,把早发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华师心理学院教授江光荣认为,从徐超杀师的个案来说,他的人格也是有缺陷的,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控制力。这种人格的形成先天不是主要因素,往往是后天造成的,成因与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社会环境有关。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梅志罡博士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激情犯罪也是一样,在偶然之中蕴含着犯罪人心理嬗变所导致的必然。虽然缺乏稳定性,但并非不能捉摸,从激情犯罪的成因来分析,其犯罪意识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可以发现和预测的,只要平时注意细心观察,高度警惕,激情犯罪是可以防治的。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有关教授认为,青少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导致知识结构单薄,文化素养不足,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严重的就会形成人格障碍,视生命如草芥。这也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对此,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以免遗恨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