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之妖”后代继承鹰派传统
在日本政坛,安倍晋三丝毫不隐藏自己的鹰派立场,他是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忠实拥护者,在各种场合均为小泉辩护,自己也作为政治家多次参拜。 与小泉一样,安倍晋三主张强化日美同盟,主张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加入日本拥有集体自卫权条款,推动日本走向所谓“正常国家”。这些立场与态度,与两个人各自成长的家庭和所受教育密切相关,他们都称得上是天生的鹰派。
小泉的鹰派思想来自家庭,小泉的父亲小泉纯也二战时是右翼团体“大政翼赞会”的成员,并为军部服务。而安倍晋三此方面所受教育恐怕比小泉有过之而无不及。
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是日本战后初期的强势首相,著名右派人物、曾被列为二战甲级战犯。1936年,他以商工省官员身份在中国东三省工作,因手段狠辣而被称为“昭和之妖”。岸信介1942年出任东条英机内阁商工大臣,战后因甲级战犯嫌疑被扣押,因美苏冷战激化,政府急需用人而被免除起诉,并在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处死的翌日获释。后来,岸信介成为自民党首届干事长,在1957年至1960年间成为首相,是战争期间与战后从未离开日本政治权力中枢的罕见政客。
岸信介一贯对华不友好,刚当上首相就想修改和平宪法,招致全国大规模的抗议,最终被迫辞职。而岸信介的弟弟佐藤荣作1964年也当上了日本首相,并继续其兄鹰派思想,热衷参拜靖国神社。
安倍晋三儿时在岸信介身边度过,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可以想象安倍晋三会持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时,多少就其参拜的目的说过一些话。他谈到过日本普通平民并不愿意去打仗,但战死在了疆场,他要去祭祀的是这样一些人。小泉发表这样的谈话让日本人觉得很有道理,但小泉没有回答靖国神社中供奉的甲级战犯问题。而安倍晋三在公开场合并不像许多日本政客一样采用模糊策略,而是多次为甲级战犯辩解。他也继承了家族的传统,想修改和平宪法,想参拜靖国神社,这在日本广为人知。
不过,考虑到因靖国神社问题已经降至冰点的中日关系和持续恶化的韩日关系,以及日本媒体所作民调中60%的民众反对下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现实,自去年10月出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后,安倍晋三虽然仍时有为参拜辩护的言论发出,但基本上对该问题采取了模糊态度。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态度转变是基于竞选的需要。不过,在他的新书《致美丽的国家》中,他再次强调了自己对靖国神社的“信念”,并表示,他不认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违宪,同时,他认为人们对甲级战犯存在着误解。最近,含糊其辞的安倍晋三公开了自己的决定:不以官方身份参拜。此态度虽不算好,但比小泉是不惮以首相身份参拜的立场还是有所软化。
对朝强硬捞取政治资本
继承了家族传统的安倍晋三在安保问题以及日本的未来问题上不断展示自己的强硬姿态,有时甚至比小泉纯一郎的鹰派色彩更露骨和浓烈,这点尤其在处理日朝关系上体现得最为突出。事实上,也正是在处理朝鲜特工绑架日本人质事件和朝鲜导弹危机上,安倍晋三尽显鹰派作风,从而捞取了丰厚的政治回报。
1977年的一天,日本川崎市民横田滋唯一的女儿安惠美在日本失踪,他本人非常相信当时社会流传的一些说法:女儿被朝鲜特工当街绑走。为了找回女儿,横田滋向负责公民安全的政府官员求助,得到的回应只是漠不关心的托辞和拒绝。为了寻找女儿的下落,横田滋跑遍了政府各个部门,遭遇的多是冷面孔,没有人愿意管这件事,“当官的甚至当着我们的面把请愿书掷到地上。”回忆起这段经历,横田滋仍然感觉肚里窝火。
不过,横田滋为寻找女儿的请愿一直未停止,有一次,被安排接待他的官员正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安倍晋三。那次会面之后,横田滋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个不同类型的政客。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安倍晋三就开始关注当时已经闹得纷纷扬扬的朝鲜特工绑架日本人质事件,他安排政府高级官员接待横田滋,并及时将日本与朝鲜就绑架事件所作交涉进展通报给横田滋夫妇。安倍晋三对绑架人质事件的热心获得了横田滋夫妇的好感,他们认为他是一个真正愿意办事的人。“每次他跟我们说话,我都觉得他一直在为我们努力,”横田滋的妻子说,“他是个温和而又富有同情心的人,这在日本政客中很少见,但我在安倍晋三身上感觉到了。”
2002年9月,小泉上任日本首相之初,安倍晋三就陪同小泉参加了首次访问朝鲜首都平壤的行程,并参加了小泉纯一郎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首次朝日首脑会谈。双边谈判期间,安倍晋三对朝态度强硬,要求朝方就绑架日本人问题道歉还人。在国内舆论上,他更把朝鲜描绘为残酷杀害日本人的妖魔,引得鹰派政客纷纷仿效。
这次访问促使小泉纯一郎与金正日共同发表了《平壤宣言》,同意在清算历史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朝方承认在朝日关系不正常时期,朝鲜特工绑架日本人的事实,并就此真诚地向日方道歉。双方达成一致,朝方允许部分被绑架者回日本探亲,日本则保证这些人安全返回朝鲜。但出乎意料的是,同年10月5名被绑架的日本人返回日本后,日本方面违背诺言,拒绝将这些人送回朝鲜。于是引发两国关系紧张,两国邦交正常化进程就此中断。而力主拒绝送回这些日本人的幕后主使正是安倍晋三。安倍的强硬姿态超过小泉本人及日本外务省,给日本民众造成一种最终还得靠安倍的印象,也正是凭借对朝强硬态度,他一跃成为保守媒体的宠儿,不但获得了小泉纯一郎的器重以及日本政界和民间的欢迎,也积累了在政坛爬升的资本。
事实上,安倍晋三政治生涯中,主要政治资本的积累都与日本对朝政策有关。不过与小泉主张对朝以“对话”为主的相对温和政策不同,安倍晋三一贯态度强硬,把朝鲜描写为日本最现实的威胁,并经常扬言要对朝鲜进行经济制裁。有观察家指出,朝鲜局势越吃紧,以朝鲜问题赢得民心的安倍晋三就越有票房。
在上一次朝鲜导弹风波中,安倍晋三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发言人。今年7月5日朝鲜再次试射导弹,又为安倍晋三创造了一个活跃的舞台。各国分析均认为朝鲜志在向美国施压,但身为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硬把日本说成是导弹的主要目标,使国民弥漫不安。在当天凌晨朝鲜发射导弹之后,安倍是第一个赶到首相官邸的内阁成员,而在随后召开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上,安倍也打破常规取代首相小泉主持了会议。从日本对此次导弹危机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来看,无论是日本政府独自实施对朝鲜的制裁,还是日本代表团在联合国安理会全力推动制裁决议案,安倍都起到了主导作用。
正值自民党总裁选举大战即将来临的关键时期,安倍此时打出的“朝鲜导弹牌”使他的声望大增。日本共同社在朝鲜试射导弹后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与6月份的民调相比,处理朝鲜导弹危机期间,安倍晋三的支持率上升了2.5个百分点,进一步拉开了与其他候选人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