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右贤王
日前,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表示,未来到社区看病报销比例将比到大医院看病报销比例高。而此前,卫生部部长高强在河北调研时说:“头疼脑热不必去大医院,这是我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重要举措。 ”热望之余,我想从患者角度提点困惑。
一是为什么要优先选择社区医院?看小病上社区医院能缓解“看病难”,这不难理解。但要说“看病贵”也能迎刃而解,实在令人不解——看一样的病,“专家门诊”的挂号费也就多几块钱,贵在哪里呢?
显然,大医院看病贵,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物以稀为贵”,而在于“大检查单”、“大处方”和高药价。大医院的医生水平不是更高吗?为什么社区医生不用检查或很少检查就能作出诊断,甚至还能就是否转诊进行把关,而大医院却要查这个、查那个?“专家”、“名医”未见得“艺高人胆大”,社区医生似乎倒“无知者无畏”,其中的奥妙,不言自明。如果这些显而易见的弊病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一味鼓励大家多去社区医院,无疑是纵容了大医院“漫天要价”。
二是社区医院“首诊制”和“双向转诊”果真解决“看病贵”吗?社区医院能干什么?主要也就是看个“头疼脑热”。但现实中,让患者倾家荡产甚至人财两空的,都是社区医院看不了的大病;而天价医药费事件,无一例外也都发生在大医院。如果大力扶持社区医院,结果却让大家“头疼脑热”时省个十块八块,而生大病进大医院还是被宰得“颈出血”,解决“看病贵”也就无从谈起。
三是社区医院体系的建成得花多少投入?有观点认为,“看病贵”的病根之一是投入不足,医院被迫搞创收。但如果社区医院所费不多就能见成效,大医院投入不足之说,就是无稽之谈;如果社区医院也要花费巨大投入才能产生效应,那么这些钱花在大医院上,效益是否会更好?
教育经费匮乏催生“留级指标”怪胎
何勇海
甘肃甘谷县安远镇阳坪小学一个班里居然有26名留级生,占学生总数的30%。记者调查发现,留级生大都成绩及格甚至优秀,他们大多是学校下了“留级指标”才被迫留级的,有的留级竟不止一次。学校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多赚一笔按学生人头计算的教育经费。每多留级一个学生,学校能多收百十来元钱(9月17日《楚天金报》)。
出现如此怪诞的教育“风景”,应该打谁的板子?在我看来,这类问题表面出在学校身上,根子很可能就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身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有可能是“留级指标”怪胎的最终“催生婆”。很多地方政府“吃饭财政”的局面未改变,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随时都有“断粮之忧”。上不予之,下必想尽办法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