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宜昌9月17日专电(记者廖君、茆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王川平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库区文物古迹跨越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两汉和唐、宋、元、明、清,时间跨度之长,堪称一部“中国实物通史”。
1999年重庆考古队在丰都县高家镇、烟墩堡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将三峡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向前推了5万年至14万年。令考古学家兴奋的是,在湖北、湖南广泛分布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遗存也存在于忠县哨棚嘴文化遗址中。新的考古发现说明,先民在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就已经在峡江地区打通了一条文化走廊,三峡库区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通道。
巴人是三峡库区的先民,以勇猛善战、能歌善舞著称。这一古老的部族,多年来是中国历史尚未解开的一个谜。三峡库区夏商至西周的考古发现,大大改变了人们过去对这一段早期巴文化知之甚少的状况。已经发现的巴人遗址和墓地已达百余处,使巴文化从商周到战国形成了一个不间断的完整序列。
在三峡库区发现了秦汉以后的大量城址、聚落、墓葬、建筑、窑业、农作遗迹。从唐朝广德元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白鹤梁题刻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称号。白帝城、现奉节县氮肥厂下叠压着的一座三国六进城、位于白帝山北面山坳里的夔州城以及瞿塘峡口发现的坑元山城,这4座城是迄今为止在三峡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规格最高的宋城遗址。三峡冶锌遗址群的发现,被考古专家认为可能改写中国冶炼历史中有关锌于明代从印度传来的内容。在三峡库区,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清代的墓葬和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