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8日电绥化是一个农牧资源大市,粮食总产、畜产品总量均占全省五分之一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些年来,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发展的思路和模式,走出一条依托农业办工业,围绕资源上项目,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区工业化的发展之路,促进由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一、实现由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个发展战略是针对市情特点,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走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出的。首先,由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食品工业是农业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大上食品加工项目,收到了很好效果。其次,由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从我市的产业结构看,工业化水平还较低,工业经济仍很薄弱。为了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份额,我们提出了工业化富市的思想,把农区工业化上升到战略思路的层面上来研究和实施。在各种产业当中,食品工业具有主导地位和领头作用,具有极强的经济调节性,对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意义十分重大。再次,由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是实现农牧资源转化和升值的需要。绥化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较低,而且多处于粗加工阶段,农牧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建设一批牵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可以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实力,而且通过把种植业、养殖业生产作为“第一车间”,还可以使丰富的农牧资源得到深度开发,产业链条不断拉伸,实现农产品价值与利益的最大化,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由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
在发展食品工业上,还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优势。第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绥化是国家重要大型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发展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丰富的资源为构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第二,具有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相继启动实施的一系列直接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振兴计划,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性产业分工的加快,南资北移、食品加工业向原料产地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都为食品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三,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全市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积累,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崛起。
二、实现由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必须从战略的层面上加以谋划
实现农业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总的设想是以建设“两城四地”,实现“两个翻番”和实施农业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战略为基本指导思想,以构建全省最大全国知名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重点,依托农业办工业,围绕资源上项目,动员全市力量招商引资,开展全民创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区工业化,力争用5到10年时间,把食品工业发展成全市的主导产业、龙头产业,实现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质的跨越。
战略目标:力争用5到10年时间,把绥化建设成为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食品加工大市建设目标。
战略途径:依托农业办工业,围绕资源上项目,大力实施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和农区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的农业地区发展之路。
战略重点:一是做强主导产业。把已经趋于成熟、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做大优势产业。把尚未破题或刚刚破题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向深层次、新领域开发,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扩充规模。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企业和品牌,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做活特色产业。对那些特色突出、目前尚未成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运作方式,拓展市场空间,适度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发展培育一批加工型企业和流通龙头企业,使其尽快成为一个区域内的主导产业。
战略措施:具体要坚持两手抓,就是一手抓招商引资上大项目,一手抓全民创业发展中小企业。招商引资,重点要依托资源优势,选准切入点,开展定向招商,争取不断有新项目进入。继续开展定向、定点、定位招商,保持外来项目和资金持续进入的良好势头;要充分利用工业闲置资产,大力推出产权招商项目,盘活工业闲置资产,以存量换增量、扩总量。要兑现政策,优化环境,改善服务,加快推进新建、续建工程的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全民创业,就是要在全市范围内叫响全民创业主题,掀起全民创业热潮。要注重发展中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家庭作坊,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小商品大产业。要通过政策引导,启动和激励民间资本向食品工业生产流动,壮大食品工业整体规模。
三、实现由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必须重点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1、加强龙头企业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始终是实施农业产业化,实现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的核心和关键,龙头企业发展不起来根本就谈不上跨越的问题。针对当前龙头企业存在的总量不足、形不成规模和产业链条短、牵动力不强等问题。一方面,通过对改组、改造、扩建和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现有企业的牵动能力;另一方面,要依托丰富的农牧资源和现有的存量资产,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农牧产品的深度开发,壮大龙头企业阵容。
2、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基地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由农牧资源大市向食品加工大市跨越的基础。针对目前基地建设上存在的产品质量不高、个别品种总量不足、与龙头企业衔接不好等问题,重点推进基地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搞农业开发、水利建设、农机化建设,实施奶源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农产品基地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能力。二要大力推行标准化。要把农业标准化贯穿于基地生产全过程,尤其是在绿色食品和养殖这个重点和难点上下功夫,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确保农产品优质和安全。三要搞好与龙头企业的衔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并且按照订单确定的标准组织生产,重承诺守信誉,使供求双方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同时要把工业的发展理念引入农业,搞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产品产出和效益。
3、积极打造地方品牌。一要着力培养自己的品牌。重点是依托“中国寒地黑土特色物产之乡”这个金字招牌,开发好、推介好寒地黑土品牌,培养出若干驰名商标。二要搞好品牌整合。使产品内在质量、生产标准、技术参数上高度一致。三要挂靠外地品牌。积极寻求合作途径,引进、挂靠一些市场知名度高的成熟品牌。
4、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简化审批手续,放宽市场准入。同时,要认真抓好包括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在内的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企业个人的信誉度。在“硬环境”的建设上,重点是围绕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使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带,提高产业化生产规模。
(作者为绥化市市长)作者: 于莎燕来源: 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编辑: 孙岚 国 内 国 际科 教 娱 乐社 会 体 育专 题法治
相 关 新 闻:
······
综 合 新 闻:
················进入专题··········· 人生不同阶段如何理财·······情绪低落怎样穿衣··花椒水熏洗祛痔疮··· 糖尿病患者无需忌米饭·· 都市型男格调衬衫·····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