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9月17日电(记者俞丽虹王蔚)近日,上海连续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引发此次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居然是一批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的猪肉及猪内脏。
20岁的朱晓晖没有想到,13日晚餐中一盘炒肉片,让自己出现了双手发麻、浑身乏力的症状,医生诊断为疑似“瘦肉精”中毒。
事实上,从13日起,浦东仁济医院先后接收了100多名像朱晓晖这样的患者,他们的症状大致相似———头晕、手发麻、浑身冒冷汗,甚至还有人出现了肌肉颤抖。
浦东仁济医院急诊科主任朱长清告诉记者,这100多名患者的症状均为疑似“瘦肉精”中毒。所幸运的是,患者们的症状普遍较轻,经过输液,再加上一些药物的辅助治疗,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尿液排放后,患者们大多在几个小时内恢复了正常。
记者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15日17时,上海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涉及全市9个区。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300多人前往医院或医务室就诊。
出人意料的是,监管部门调查同时显示,导致此次多起“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的猪肉及猪内脏,是一批发商从浙江海盐牲畜屠宰加工厂购进的,由上海金山道口入沪,并且具有当地合法的检疫证明和道口检查章。
“应该说,这是一批‘证照齐全’的合格肉品,而且从正规渠道批发入市,手续和相关证明齐全。”负责调查此案的一位监管人员说。
记者采访发现,此次上海大规模“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暴露了目前对于违法使用饲料添加剂监管存在漏洞。
一位长期从事牲畜加工研究的专家指出,近年来“瘦肉精”不时引发食物中毒事故,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强制性要求肉品上市前进行“瘦肉精”含量检测。此外,“瘦肉精”检测成本高、周期长,也是困扰监管部门的难题。
有关专家解释,现有“瘦肉精”快速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活猪,通过采集尿样进行检测;而鲜肉的保存时间短、周转速度快,快速检测方法至少也需要6至8个小时才能获得结果,不适应肉品销售的规律。
据了解,目前上海各批发市场、连锁企业的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大多没有开展肉品中“瘦肉精”检测,仅有个别市场能够进行肉品中的水分含量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