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说
昨日,一位在九龙坡区某小学教语文的林老师给记者看了篇作文,“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实在是让偶粉寒,偶粉8稀饭她的话……”林老师感慨:“教了10多年语文,现在竟然看不懂学生的作文了。”
在看完林老师发来的作文后,记者随后采访了市内几所中小学的老师。接受采访的老师都表示,这种语言在中小学生的口头表达中很常见,部分学生还以会用这种“网络语言”为荣,而使用这种语言的作文也为数不少。
据9月17日《重庆时报》
说图◎海浪花
网络语言登堂入室,挤入学生作文的时间已经不短了,究竟该让其何去何从,有关方面一直争议较大,有人主张“杀”之,有人主张“放”之。
不妨做个“骑墙派”,把网络语言看做方言,繁盛于网络世界的方言,如何?
进入新世纪,纯粹的汉语言已经不大容易坚守了。来自英语的音译,来自于方言的变种,来自于网络语言的渗透等等,这些显示了强大力量的语言,正改变着汉语世界。比如“粉丝”、“顶”等语言,已经为多数人所接受。
这一代青少年,在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繁盛,想要从他们的心底挖断根,太难太难。
从汉语字母词的发展历程来看,汉语中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已零星出现含有西文字母的词语,如1898年再版的《光学揭要》的附文中就出现“X线”这个今天仍在使用的字母词,到新中国成立前,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字母词已经出现,如SOS,X、Y染色体等词语,现在大量的网语已经抵抗不得,它们一次又一次入侵青少年的作文中就是例子。
世界上本没有一成不变的语言,用的人多了,也就合理了。“AA制”、“卡拉OK”等新词语出现之初,有人认为是滥用,是不规范的语言,但现在这些词语已经深入人心。
把网语看做方言吧,给其发展的空间,给其被自然淘汰的时间,就像我们倡导普通话,但也不排斥方言一样,让其生长。比如“唠嗑”、“忽悠”等等东北方言,现在几乎全中国都懂,就是传播的魅力。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语中固然以胡改乱用的成分居多,但也包含一些富于创造性和生命力的词汇。对于后者,显然可以纳入到规范的语言文字序列中来,而不能一概予以排斥。作家陈村说:“只要我们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等采用严格、规范的汉语,在生活中使用网语未尝不可。”他的意见虽不见得完全正确,却是一种客观而实际的态度。
对于网语,负责任的态度是,稍加疏导及限制,没必要严加治理。就像作文里出现方言一样,和孩子们说清楚就行。
我们的语文老师们,看不懂孩子的作文可不行,如果老师不能与时代一起前行,可别怪学生们BS(鄙视)你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