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州市“羊城天盾”城市人民防空演习现场刘超灵摄
广州是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地处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防空袭任务十分繁重。《人民防空法》颁布10年来,广州的人防事业进入依法建设、依法管理的轨道,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各大城市前列。广州市连续6年获得广东省人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被评为国家“人民防空先进城市”。广州市人防办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先进单位、国家“人民防空先进单位”。
广州北郊,伴随着防空警报长鸣,数架“敌机”呼啸着飞临天河上元岗广州军区射击场上空,我军预备役高炮分队瞄准“敌机”,群炮齐发,射击场上空硝烟弥漫,人防专业队正在紧张有序地消除空袭后果……这一幕,是9月16日下午举行的“羊城天盾”城市人民防空演习现场。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进行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全、参加单位和人员最多的综合性防空演习。广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凌伟宪在演习结束时指出:“羊城天盾”演习取得圆满成功。这次演习,是对广州人民防空体系建设的一次大检阅。
新定位:
法制人防,广州争当排头兵
和平年代讲“人防”,这似乎是个遥远的概念。广州市人防办副主任黄嵩山说,这反映出长期和平环境下公众人防观念的淡化,因此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人防宣传教育力度。
10年前,《人民防空法》正式颁布。为完善地方的人防行政法规体系,广州市及人防办相继出台《广州市人民防空管理办法》、《广州市防空警报设施维护管理细则》、《广州市人民防空工程平时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广州市人防办创造性开展工作,普及人防知识,加强人防法的教育。他们编辑出版《广州人防》杂志,制作《防空聚焦》、《防空高科技》专题片,还与教育部门联合建立人防教育基地,开展人防教育进大、中、小学校等工作。“十五”期末,广州市城区初级中学开展人防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县级市城区人防教育普及率达到60%。荔湾区还在街道社区开展人防知识教育试点工作,拓展人防教育面。近年来,广州市每年都举行防空警报试鸣和演习,加大人防教育力度,强化公民的人防法制观念,取得显著成效。在全省考核中,广州取得人防教育基地建设、人防知识教育综合考核和防护动作单项考核第一名。为此,广州军区人防办在广州召开了人防教育现场会,总结推广该市的经验。
广州还加大人防执法力度,以实际行动维护人防法律法规的权威。市人防办执法负责人向记者谈起了执法工作的“苦”和“甜”。2003年3月,广州市人防执法中队在例行巡查时发现,某公司在开发建设3栋五层商住楼时没有修建战时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通过调查取证,作出处理决定。虽然该公司承诺补建,但迟迟未开工。为使该公司履行应尽的人民防空义务,去年年初,广州市人防办申请白云区法院强制执行。2006年2月20日,白云区法院从该公司划出125万元补交人防易地建设费,此案历时3年,终于结案。
据市人防办党组书记、主任肖志锋介绍,今年适逢《人民防空法》颁布10周年,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为人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广州将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包括举办纪念《人民防空法》颁布10周年大型综艺演出、组织城市人民防空演习、组织人防法律咨询活动、编写《广州人防执法手册》、拍摄广州人防宣传片等。
新实践:
科学发展,统筹人防基础建设
“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人防事关城市安全和人民福祉。人防基础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不可少的内容,缺少城市安全防护的发展,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民防空法》颁布的10年,是广州市人民防空基础建设全面、快速、协调发展的10年。人防办副主任曾如达说,广州市把人防组织和通信警报建设作为整个人防建设的“龙头”来抓,不断修订完善防空袭方案、加强指挥所建设、加大指挥通信和警报建设力度、创新警报试鸣和指挥演练模式、加强人防专业队伍组训工作,积极做好应对突发事变的准备。
人防组织指挥建设基本实现信息化、指挥手段多样化、通信警报网络化,建立了人防指挥自动化和空情接受处理自动化系统;现有防空警报器数量比1996年增加3倍多,城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100%。
城市防护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城市整体防护能力明显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广州市的人防工程建成面积比《人民防空法》颁布时的1996年增加4倍多;许多城市重点项目如大学城、白云机场、珠江新城、地铁等都同步做好人防专项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与此同时,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各区、县级市依法成立人防机构,成立市直属101工程管理处,大部分区成立了人防通信站,市和越秀、海珠、荔湾、天河区还组建了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管理中心(所)。
新探索:
兼顾“三个效益”,发展人防事业长效机制
努力构建战时能力强、平时作为大的现代人防体系,实现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效”并重,探索人防与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长效机制,是广州现代人防的特点。
8月20日,国家重点人防工程——广州站前路人防工程投入使用。该工程是目前广州规模最大的地下防空项目,在连通地铁二号线后,将成为广州继“流行前线”之后第二个具有地铁经济和社会效应的服装批发市场,目前商场内所有商铺都已招商成功。
走进位于英雄广场地下的“流行前线名店城”,人声鼎沸,商机遍地。“流行前线”在广州人尤其年轻人中声名远扬,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里就是英雄广场人防工程,而且是广州第一个由区级人防办筹资兴建的大型平战结合人防工程。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州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旧城改造、道路扩建、地铁建设等城市建设项目不断上马,一批人防“窗口”工程诞生。九十年代初,广州市人防办结合火车站广场改造修建“地中海”人防工程;1998年荔湾区人防办引进外资结合康王路扩建修建“康王路地下商业城”人防工程;2004年、2005年又筹建体育西路、站南路、江南西路等公共人防工程。
这些大型人防工程的建设和投入使用,产生良好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人防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使人防部门有了“造血”功能。以英雄广场人防工程为例,开业5年多来,年营业额2亿多元,人防办每年收取的工事使用费达800多万元,从此走上了“以洞养洞、以洞建洞”良性循环的路子。
谈到广州人防事业的发展,市长张广宁提出更高要求。“十一五”是广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州还将迎来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人防建设要抓住这一机遇,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从根本上实现人防发展机制由单纯依赖“敌情激励”向城市发展内在需要转变,走出一条战时防空与平时防灾相结合之路,努力构建战时能力强、平时作为大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