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沈阳国有院团的包袱轻重不一、改革起步时间不一,且改革推进的方式也并不一样,所以,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的改革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成立两年的沈阳演艺集团提出“一团一策”的改革方略,所属的沈阳歌舞团、沈阳京剧院、沈阳评剧院等在改革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歌舞团:《盛京红磨坊》瞄准市场
进入转企后期的沈阳歌舞团明白:进入市场是必须的选择。酝酿打造新戏之前,他们就明确:节目必须贴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沈阳演艺集团以自己下属的沈阳艺盛舞美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沈阳利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与沈阳演出公司、沈阳故宫博物院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沈阳“满风清韵”演艺公司。“满风清韵”演艺公司将投资1500万元打造一台名为《盛京红磨坊》的“歌舞秀”。
《盛京红磨坊》在创作之初就提出要以观众现场欣赏的心理满足为依据,以娱乐性为主,用艺术手段制造娱乐的效果。“歌舞秀”会根据观众的欣赏需要形成弹性结构,根据演出市场的变化,随时可以加入新的内容,新的表现手段。
京剧院:机制创新生机勃勃
2005年12月26日,久负盛名的沈阳京剧院跻身国家十大重点京剧院团行列,成为十个重点京剧院团中惟一一个市级京剧院团。
沈阳京剧院演员阵容强盛,行当齐全,技艺精湛,尤其是在京剧界独树一帜的唐派艺术,有“南麒北马关外唐”的美誉。尽管沈阳京剧院实力雄厚,但残酷的竞争还是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弱势和不足,而他们改革的重点就是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为了强化竞争能力,沈阳京剧院率先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全院的演员及职员原有的专业技术职称封存,邀请七位知名艺术家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对演员进行业务考核,以考核的成绩评定级别。在分配上,实行计效工资,即:“底薪+效益工资+奖励工资+演出补贴”的全新分配制度。竞争机制的引进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沈阳京剧院出现了勃勃生机。眼下,沈阳京剧院正在赶排《革命家庭》和《无底洞》两台大戏。《无底洞》的主演、“武旦皇后”李静文兴奋地表示:“多年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兴奋地进入创作状态。”
评剧院:现代传统“两船并发”
建于1959年的沈阳评剧院曾以《小女婿》、《凤还巢》、《谢瑶环》等传统剧目蜚声全国评剧界。“韩、花、筱”评剧三大艺术流派,不仅进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已经成为沈阳的文化符号。在注重传承的同时,沈阳评剧院注重传统与现代的“两船并发”,关注现实的意识,让沈阳评剧院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剧目,《风流寡妇》表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物质文化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求;《疙瘩屯》描写的是农民靠科技致富;《天职》则讴歌了非典期间守护人们生命的白衣天使。正在赶排的《天堂花》在继承评剧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弘扬时代主题,呼唤着真善美的回归,呼唤着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和谐与爱,并蕴含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本报记者蓝恩发 |